词条 | 信贷监督 |
释义 | xindɑi jiɑndu 信贷监督(卷名:财政 税收 金融 价格) credit supervision 经济监督的一种。是办理信贷业务的银行利用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在发挥信贷的职能作用过程中对经济活动进行的监察与督导。包括微观信贷监督与宏观信贷监督两个层次。 微观信贷监督 指在组织分配信贷资金、办理结算业务过程中,利用信用关系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监督。目的是使企业按照宏观经济平衡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方向,改善和加强经营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监督内容是:①监督企业遵守贷款与物资相结合的原则,按期归还贷款;②监督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产、购、销活动,搞好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竞争能力;③监督企业加强经济核算,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占用;④监督企业补充自有资金,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改造能力;⑤监督企业按照国家政策管理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保证企业资产的完整无损,不得挤占挪用流动资金,不得随意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⑥监督企业认真执行经济合同,严格遵守结算纪律,及时清理债权债务。 宏观信贷监督 指通过信贷总量、信贷结构的调节控制,对整个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目的是使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根据货币政策目标搞好信贷、财政、外汇与物资的各自平衡和综合平衡,实现全社会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经济结构合理化。具体监督内容是:①监督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按照一定时期流通所需的货币量控制信贷总量,保持信贷规模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②监督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基本原则,合理安排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协调国民经济比例关系;③监督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安排好长短期信贷资金来源构成与长短期信贷资金运用构成的对应关系,按照先生产后基建的顺序组织流动资金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平衡,实现全社会资金的良性循环;④监督金融机构按照横向经济发展和资金合理流动的要求,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充分利用资金使用的时间差、地区差,搞好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社会资金流量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信贷渠道集中和分配的资金大量增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建设所需的资金由过去主要依靠财政拨款转变为主要依靠银行信贷解决。通过运用存款、贷款、结算、利率等经济手段调节控制信贷的投量和投向,不但能够灵活有效地调节控制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生产经营方向和生产经营效率,而且能够灵活调节控制全社会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因此,信贷监督不仅能对个别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日常监督,而且对每一个地区、部门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都能起到监督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