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淞、镇江之战
释义 Wusong-Zhenjiɑng zhi Zhɑn
吴淞、镇江之战(卷名:军事)
  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清军在江苏吴淞口(今属上海市)、镇江等地抗击英军入侵的作战。
  英军侵入浙东后,即准备向长江下游扩大侵略,封锁运河口,断绝漕运,进而夺取江宁(今南京),迫使清廷屈服。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四月,英军主力北上,于初九攻陷浙江乍浦,随后进犯吴淞口。
  吴淞口位于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东西两岸筑有炮台,共安炮180余门,由江南提督陈化成等率2400余人驻守。五月初八,英军舰船13艘炮击东、西炮台,掩护步兵在吴淞镇附近登陆。陈化成率西炮台守军猛烈反击,打伤敌舰 4艘,毙伤数十人。不久,驻宝山的两江总督牛和防守西炮台侧后的总兵王志元弃阵逃走,西炮台侧后受到登陆英军的袭击,正面也被英军突破,守军前后受敌,大部阵亡,陈化成壮烈牺牲,西炮台失守。英军继占宝山和东炮台。十一日,英军进占上海县城,旋退集吴淞口,以待援兵。
  援军陆续开到后,英军于五月二十八以 1.2万人分乘舰船72艘溯江西犯,六月十二抵镇江江面。镇江位于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北临大江,三面环山,是运河的咽喉,江宁的屏障,由副都统海龄率2 000余人驻守。城外还驻有提督齐慎、刘允孝部 3 700人协防。十四日晨,英陆军 6 900多人,编为一、二、三旅和炮兵旅,发起进攻。第一、三旅和炮兵旅从镇江西北的金山附近顺利登陆,第一旅直逼城外清军兵营,齐慎、刘允孝率部稍事抵抗即退往新丰镇(今丹阳北);第三旅攻西城门,遇守军顽强抗击,战至中午,始轰开城门而入。同时,第二旅在城东北之北固山一带登陆,缘梯攻城,遭守军猛烈抵抗,上午10时许攻进北门。城内清军节节抵抗,与敌展开激烈的巷战和肉搏,宁死不屈,直至牺牲;海龄督战到最后自杀殉难,镇江失陷。此后,英军抵江宁城下,逼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