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哈克斯,P.
释义 Hakesi
哈克斯,P.(卷名:戏剧)
Peter Hacks (1928~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剧作家。生于西里西亚布雷斯劳一律师家庭,1945年后举家迁往联邦德国,在慕尼黑大学攻读哲学、社会学和戏剧,195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迁居东柏林,先后在柏林剧团、德意志剧院任编剧,1965年成为职业作家。
  哈克斯从50年代初开始戏剧创作,主要作品有取材于10世纪民间故事的《恩斯特大公的故事》(1957);描写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印第安人惨遭掠夺、杀戮,西班牙皇室聚敛财宝的《印度时代的揭开》(1955);以七年战争为背景,描写小人物不为大人物争斗卖命的《洛沃西采之战》(1954);以18世纪普鲁士王的传说为题材的《无忧宫和米勒》(1958)。50年代末,60年代初,哈克斯创作了两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剧本。其中《忧虑与政权》(1959~1962)表现了社会主义社会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辩证关系;《莫里茨·塔索》(1965)批判地描写了不顾现实条件,试图一举实现共产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理想主义。两部作品都因涉及对现实的批判性认识而引起争议。从60年代开始,哈克斯又尝试利用古代神话传说、圣经故事和古典戏剧为题材,进行再创作,以陌生化和寓意方法,表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其中著名作品有根据阿里斯托芬同名剧本改编的《和平》(1962)、根据普劳图斯同名作品改编的《安菲特律翁》(1967)以及《亚当与夏娃》(1972)等。与此同时,哈克斯形成了自己的所谓“后革命戏剧学”理论。他认为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一个强调技巧、色彩、想象的艺术时代到来了,这个时代强调个性的充分发展,强调艺术的特殊性,形成了审美主张的中心范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