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区位论
释义 quweilun
区位论(卷名:地理学)
location theory
  说明和探讨地理空间对各种经济活动分布和区位的影响,研究生产力空间组织的一种学说。它是经济地理学和空间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区位作为绝对的术语,是指由经纬线构成的网格系统中的某个位置;作为相对的术语,是指就其他位置来说所限定的位置。它是地理学的重要概念。
  区位论思想起源于17~18世纪政治经济学对区位问题的研究。当时一些学者试图阐明农业土地利用的类型。系统的区位理论形成于19世纪。1826年 J.H.von屠能发表的《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中,从经济地租出发研究,创立了农业区位论,为区位论中两个重要规律──距离衰减法则和空间相互作用原理的出现提供了基础,从而奠定了区位理论的基础。以后A.韦伯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论》、W.克里斯塔勒和A.廖什分别于1933年和1940年创立的中心地学说等,进一步发展了区位理论。这一时期的区位论被称为“静态区位论”,包括在一定的假定前提下对影响生产分布的某个或某方面因素作抽象和孤立的分析,进行理论演绎的微观静态区位论;以及把贸易理论看作区位论的一部分,从区域整体的宏观角度出发,研究一般性的区域经济结构的宏观静态区位论。这种扩展了的区位论被称为空间经济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研究者开始从区域整体出发,对影响生产布局的各种因素应用数理统计、投入-产出、线性规划等方法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建立可用于实际的区域模型,发展成为“动态区位论”。70年代以来,区位论的研究中还引进了行为科学方法,把居住、采购、出行、娱乐、心理等因素也作为影响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
  由于区位理论是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区域科学等学科共同研究的对象,不同学科和不同研究者所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研究领域。如按区位论所涉及到的部门可分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运输区位论、市场区位论等。美国经济学家E.M.胡佛是运输区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深受韦伯的影响,在研究分析中追求钻低成本,将区位费用因子分为运费和生产费两部分,认为运输距离、方向、运输量及其他运输条件的变化,往往直接引起工业布局的改变。市场区位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廖什于1940年发表的《区位经济学》,认为韦伯的根本错误是寻求最低成本的区位,应当寻找可获得最大利润的区位。他论述了市场竞争与形成的规律性,在供求分析中引入距离因素,提出供求范围的圆锥体理论,认为六角形是理想的市场区形状,蜂巢状是理想的市场区结构。区位论较有代表性的学派有成本学派、市场学派、成本-市场学派、社会学派、行为学派和边际区位学派等。每一个学派及其研究者,都在研究和修正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体系。
  区位论的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研究涉及的对象,从传统的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到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目前则已发展到着重在城市和区域方面。
  参考书目
 P.Haggett, A.D.Cliff, A.Frey, Locational  Analysis in Human Geography,John Wiley and Sons,Inc.,New York,1977.
 M.Beckmann: Location Theory, Random House, New York,1968.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2: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