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释义 shiba shiji Faguo weiwuzhuyi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卷名:哲学)
French materialism in the 18th century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从启蒙运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哲学理论,是唯物主义发展史的第二阶段即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形态。这种唯物主义理论汲取了古希腊罗马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等人的唯物主义思想,承袭了F.培根、T.霍布斯和J.洛克重视感觉经验的经验主义(见经验论),沿着R.笛卡尔的物理学思想路线,紧密结合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和社会生活,从18世纪40年代以前还披着自然神论外衣的形式一直发展到公开的、战斗的无神论。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J.O.de拉美特里、C.A.爱尔维修、D.狄德罗和P.-H.D.霍尔巴赫等。
  自然观和认识论   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从笛卡尔物理学出发,依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就,全面描绘了一幅唯物的世界图景。在他们看来,宇宙是一个大机械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除了物质和运动外什么都没有。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的种种结合产生出万事万物;物质本身便是世界的原因,即便是抽象的思维能力也可以追溯到物质,是物质的一种职能。从无机到简单生命形式直到人,存在着一条物质发展的不同阶段的链条。对自然的解释,既无需诉诸任何超自然的原因,也无需假设独立的精神实体。狄德罗对自然的解释还包含有物质和精神相互转化以及进化论的辩证法思想。以世界物质统一性观点为基本前提,法国唯物主义者在认识论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他们从洛克的经验论出发,但不是简单停留在洛克的学说上,而是将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原则推进到它的逻辑结论,从而消除了17世纪各种形而上学体系中的心物二元论或身心平行论因素,克服了洛克学说本身关于观念的两种来源的不彻底性。法国唯物论者认为,人的一切认识都源于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观念,简单观念起于简单感知,复合观念则是简单观念之间不同的排列或组合。不存在作为观念之独立来源的“内省”,所谓“内省”,实际上只是将感觉材料进行种种配合,寻求其中内含的种种关系,从而获得不能直接由感知得出的观念。一切貌似独立的抽象概念,也无非是抽取感觉材料中的共性而成。诸如判断、推理和比较等高级认识活动,无不在感觉中有其根据,或者说实质上只是感觉的变形。这种认识论观点虽然坚持了唯物主义原则,但同时表现出明显地将精神活动简单化、消极化的倾向。然而在这种总倾向中,也存在一些辩证法思想。譬如狄德罗就提出观察自然、思考和实验三种方法,表明他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无神论思想  把唯物主义思想与公开的、战斗的无神论思想结合在一起,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鲜明特征和最高成就。宣传唯物主义思想和打出公开的无神论旗帜,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法国唯物主义者是用唯物主义支持自己的宗教批判。他们认为世界不是神或任何超自然原因创造的,物质加运动就能解释世界。所谓神的存在,是僧侣和统治者的捏造,是无知加欺骗的产物。僧侣和王公们利用人们对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迷惑不解所产生的恐俱感和希求得到解救的愿望,造出种种偶像来欺骗、麻醉和吓唬人民。宗教提出君权神授说,要人民象服从上帝一样服从君主,即便在悲惨的奴役中生活,也不许反抗,否则上帝便会愤怒,给予更加严厉的惩罚。宗教提出原罪说,鼓吹人生而有罪,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通过承受人世苦难来赎罪,只有毫无怨言地忍受苦难,死后才能升入天堂。宗教用虚妄的天堂掩盖尘世苦难的真实原因,既使教会和专制君主成为崇拜对象,又剥夺了人民的反抗意志和权利,因此被法国唯物主义者称作是万恶之源。他们的这些揭露和批判虽然在理论上不够深入,但在启迪人们的头脑、摧毁作为封建专制制度精神支柱的宗教方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哲学与政治学及伦理学  恩格斯曾指出,法国唯物主义者没有把他们的批判局限在宗教信仰问题上,而是将它扩展到每一个科学传统和政治设施。社会、国家制度和传统道德观念同样是他们的批判对象。他们的学说不是纯理论教条,而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他们自觉地把哲学与政治学、伦理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爱尔维修甚至认为,三者研究的都是人的幸福问题,是同一门科学。他们从经验主义引申出一套利已主义原则,宣称人并非上帝的宠儿,只不过是一种能感知的物质实体;人类最基本的感受性是趋利避害,自爱或利已原则乃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动力,宗教的禁欲主义是违反人的本性的,因而是不道德的。只有满足人的感性欲望,按利已原则行动才是道德的。这种学说鲜明地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为了批判封建专制的国家制度,论证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必然性,他们还提出了自然状态说和社会契约说的理论,宣称人类起初曾生活在享有充分自然权利的自然状态中,为了保障人与人的权利彼此不发生冲突和侵害,人们通过订立社会契约建立了法律和国家,以保障自己的自由、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君主的权力源于契约,不是无限的、绝对的,如果君主实行暴虐统治,侵犯公民的上述基本权利,人民就有权推翻暴政。法国唯物论者一般都没有明确主张暴力革命,而是寄希望于开明君主制。
  历史局限性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有三个局限性,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唯心史观。法国唯物主义者将宇宙看作一部机器,试图用力学规律解释一切自然现象。他们一般认为事物不发生根本质变,过去和未来都属同一时间流程,事物的生生不息乃是循环的过程。这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也表现在认识论方面:他们主张环境决定意见,但又宣称意见支配环境。他们蔑视人民群众,认为启蒙只适用于有教养的阶层。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在实践上促成了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的彻底性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法国唯物论的革命性和彻底性。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产生过直接的、重大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也起过积极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