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十六、十七世纪数学
释义 shiliu shiqi shiji shuxue
十六、十七世纪数学(卷名:数学)
mathematics in 16th and 17th century
  16、17世纪的欧洲,漫长的中世纪已经结束,文艺复兴带来了人们的觉醒,束缚人们思想自由发展的烦琐哲学和神学的教条权威逐步被摧毁了。封建社会开始解体,代之而起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大大解放。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繁荣和向机器生产的过渡,促使技术科学和数学急速向前发展。例如在航海方面,为了确定船只的位置,要求更加精密的天文观测。军事方面,弹道学成为研究的中心课题。准确时计的制造,运河的开凿,堤坝的修筑,行星的椭圆轨道理论等等,也都需要很多复杂的计算。古希腊以来的初等数学,已渐渐不能满足当时的需要了。
  在科学史上,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向数学提出新的课题。首先是N.哥白尼提出地动说,使神学的重要理论支柱的地心说发生了根本的动摇。他的弟子G.J.雷蒂库斯见到当时天文观测日益精密,推算详细的三角函数表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于是令半径等于1015,作每隔10″的正弦、正切及正割表。当时全凭手算,雷蒂库斯和他的助手勤奋工作达12年之久,直到死后才由他的弟子V.奥托完成刊行于世(1596)。
  16世纪下半叶,丹麦天文学家T.第谷进行了大量精密的天文观测,在这个基础上,德国天文学家J.开普勒总结出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1609,1619),导致后来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1687)。开普勒的《酒桶的新立体几何》(1615)将酒桶看作由无数的圆薄片累积而成,从而求出其体积。这是积分学的前驱工作。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主张自然科学研究必须进行系统的观察与实验,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些观点对科学(特别是物理和数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他的学生(F.)B.卡瓦列里创立了“不可分原理”,它是以下面的主张为基础的:一条线由无穷多个点构成,一个面由无穷多条线构成,一个立体由无穷多个面构成。依靠这个原理他解决了许多现在可以用更严格的积分法解决的问题。“不可分”的思想萌芽于1620年,深受开普勒和伽利略的影响,是希腊欧多克索斯的穷竭法到牛顿、莱布尼茨微积分的过渡。
  16世纪的意大利,在代数方程论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N.塔尔塔利亚、G.卡尔达诺L.费拉里、R.邦贝利等人相继发现和改进三次、四次方程的普遍解法,并第一次使用了虚数。这是自希腊丢番图以来代数上的最大突破。法国的F.韦达集前人之大成,创设大量代数符号,用字母代表未知数,改良计算方法,使代数学大为改观。
  在数字计算方面,S.斯蒂文系统地阐述和使用了小数(1585),接着J.纳皮尔创制了对数(1614),大大加快了计算速度。以后B.帕斯卡发明了加法机(1642),G.W.莱布尼茨发明了乘法机(1673),虽然未臻于实用,但开辟了机械计算的新途径。
  17世纪初,初等数学的主要科目(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已基本形成,但数学的发展正是方兴未艾,它以加速的步伐迈入数学史的下一个阶段:变量数学时期。这一时期和前一时期(常称为初等数学时期)的区别在于前一时期主要是用静止的方法研究客观世界的个别要素,而这一时期是用运动的观点探索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变量数学以解析几何的建立为起点,接着是微积分学的勃兴。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概率论和射影几何等新的领域。但似乎都被微积分的强大光辉掩盖了。分析学以汹涌澎湃之势向前发展,到18世纪达到了空前灿烂的程度,其内容的丰富,应用之广泛,使人目不暇接。
  这一时期所建立的数学,大体上相当于现今大学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为了与中学阶段的初等数学相区别,有时也叫古典高等数学,这一时期也相应叫做古典高等数学时期。
  解析几何的产生,一般以R.笛卡儿《几何学》的出版(1637)为标志。这本书的内容不仅仅是几何,也有很多代数的问题。它和现在的解析几何教科书有很大的差距,其中甚至看不到“笛卡儿坐标系”。但可贵的是它引入了革命性的思想,为开辟数学的新园地作出了贡献。《几何学》的主要功绩,可以归结为三点:①把过去对立着的两个研究对象“形”和“数”统一起来,引入了变量,用代数方法去解决古典的几何问题;②最后抛弃了希腊人的齐性限制(如坚持把x2看作面积,x3看作体积,因此两者不能相加等等);③改进了代数符号。
  P.de费马分享着解析几何创立的荣誉,在时间上可能早于笛卡儿,不过发表很晚(1679)。他是一个业余数学家,在数论、概率论、光学等方面均有重要贡献。他已得到微积分的要旨,曾提出求函数极大极小的方法。他建立了很多数论定理,其中“费马大定理”最有名,不过只是一个猜想,至今仍未得到证明。
  对概率论的兴趣,本来是由保险事业的发展而产生的,但促使数学家去思考一些特殊的概率问题却来自赌博者的请求。费马、帕斯卡、C.惠更斯是概率论的早期创立者,以后经过18、19世纪P.-S.拉普拉斯、S.-D.泊松等人的研究,概率论成为应用广泛的庞大数学分支。
  和解析几何同时,17世纪在几何领域内还发生了另一场重大的变革,这就是射影几何的建立。决定性的进步是G.德扎格和帕斯卡的工作。前者引入了无穷远点、无穷远线,讨论了极点与极线、透射、透视等问题,他所发现的“德扎格定理”是全部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帕斯卡1640年发表的《圆锥曲线论》,是自阿波罗尼奥斯以来圆锥曲线论的最大进步。可是当时的数学家大多致力于分析学的研究,射影几何没有受到重视,直到18世纪末才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
  17世纪是一个创作丰富的时期,而最辉煌的成就是微积分的发明。它的出现是整个数学史也是整个人类历史的一件大事。它从生产技术和理论科学的需要中产生,同时又回过头来深刻地影响着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微积分对于今天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已经象布帛菽粟一样,须臾不可离了。
  微积分是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才产生的。积分的思想,早在阿基米德时代已经萌芽,16、17世纪之交,开普勒、卡瓦列里、费马、J.沃利斯特别是I.巴罗等人作了许多准备工作。作为微分学中心问题的切线问题的探讨,却是比较晚的事,因而微分学的起点远远落在积分学之后。17世纪的著名数学家(主要是法国)如费马、笛卡儿、G.P.罗贝瓦尔、德扎格等人都曾卷入“切线问题”的论战中。笛卡儿和费马认为切线是当两个交点重合时的割线。而罗贝瓦尔则从运动的角度出发,将切线看作描画这曲线的运动在这点的方向,这观点至今在力学上还有实际意义。
  牛顿、莱布尼茨的最大功劳是将两个貌似不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一个是切线问题(微分学的中心问题),一个是求积问题(积分学的中心问题),建立起两者之间的桥梁,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或者“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表达出来。
  在I.牛顿1665年 5月20日(格里历31日)手写的一页文件中,有微积分的最早记载,但他的工作长久没有人知道,直到1687年才用几何的形式摘记在他的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牛顿建立微积分主要从运动学的观点出发,而莱布尼茨则是从几何学的角度去考虑。特别和巴罗的“微分三角形”有密切关系。莱布尼茨第一篇微分学的文章1684年在《学艺》上发表,第一篇积分学的文章1686年在同一杂志发表。他所创设的符号远优于牛顿,故为后世所沿用。它的理论很快就得到G.-F.-A.de洛必达(1696)、伯努利家族和L.欧拉等人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到18世纪进入了一个丰收的时期。
  任何一项重大发明,都不可能一开始便完整无瑕。17世纪的微积分带有严重的逻辑困难,以致受到多方面的非议。它的基础是极限论,而牛顿、莱布尼茨的极限观念是十分模糊的。究竟极限是什么,无穷小是什么,这在当时是带有根本性质的难题。尽管如此,微积分在实践方面的胜利,足以令人信服。大多数数学家暂时搁下逻辑基础不顾,勇往直前地去开拓这个新的园地。
  17世纪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
  ①产生几个影响很大的新领域 解析几何、微积分、概率论、射影几何等。每一个领域都使古希腊人的成就相形见绌。
  ②代数化的趋势 希腊数学的主体是几何学,三角学从属于几何,代数的问题往往也要用几何方法去论证。17世纪的代数学比几何学占有更重要的位置,它冲破希腊人的框框(如齐性要求等),进一步向符号代数转化。几何问题常常反过来用代数方法去解决。
  ③大量新概念出现 如无理数、虚数、瞬时变化率、导数、积分等等都不是经验事实的直接反映而是由数学理论进一步抽象所产生。
  ④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紧密联系 实验科学(从伽利略开始)的兴起,促进数学的发展,而数学的成果又渗透到其他科学部门中去。许多数学家,如牛顿、莱布尼茨、笛卡儿、费马等,本身也都是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或哲学家。
  ⑤数学知识广泛交流传播 希腊时代只有少数人在研究数学,直到16世纪,情况并无多大改变。17世纪研究人员大增,学术团体(学会或学院)相继成立,加上印刷业的兴旺发达,数学知识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
  总的来说,17世纪是许多新兴科目的始创阶段,而18世纪是充实和发扬阶段,19世纪是回顾、推广和改革阶段,并以崭新的姿态进入下一个世纪。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