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偏见
释义 pianjian
偏见(卷名:心理学)
prejudice
  以不充分或不正确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某人、某群体或某事物的一种片面乃至错误的看法和态度。其特点是以偏概全,常有过分简单化的倾向,形成之后常带有固执的、刻板的和泛化的性质。偏见与成见相近似,与歧视也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成见侧重于认识方面,它是偏见的认识基础;歧视侧重于行为方面,它是偏见的行为倾向;而偏见则侧重于态度方面,带有较多的情感色彩。有人把成见、偏见和歧视看作对抗群体间心理上的认识部分、情感部分和行为部分。但这种区分只是相对的。偏见与误解不同,误解虽然也是错误的看法,但发现错误后一般能够改正。而持有某种偏见的人即使面对事实也常因情绪方面的原因而不能改正原来的态度。
  心理学家D.卡茨和K.布雷利于20世纪30年代已开始研究种族或民族偏见的问题。他们对普林斯顿大学10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要他们从84个形容词中选择一定的词汇来描述10个不同的种族或民族,发现这些学生对某一民族或种族的看法相当一致。这种看法包含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族偏见,如对黑人的看法。从40年代开始,性别偏见问题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家的注意。研究表明,这种偏见表现为认为男性富于进取心、独立性、自信心和逻辑性,而女性则健谈、温柔和富于情绪性等。后来还有人研究了职业角色偏见,以及偏见产生的根源和存在的社会条件,偏见的发生和发展,偏见的特征和消除方法等问题。
  偏见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其产生具有多方面的根源。从宏观上看,它的产生有社会、历史和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在存在阶级对抗的社会中,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持有根深蒂固的阶级偏见,以作为其进行阶级剥削、压迫的理论根据。不同民族或种族在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生产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也可以成为产生偏见的根源。不同群体间的利害关系也可能导致偏见的产生。从认识论方面看,偏见是形而上学地、唯心地看问题的结果。持有偏见的人不是从实际出发,不是全面地、辩证地观察事物,而是依据传闻、片面的材料,作出绝对化的结论。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个人在认知上的偏差,环境中的挫折、适应不良,动机上的冲击和斗争是偏见产生的基础。例如,对人对事的看法不以其本质特征为依据,或以偏概全,或以部分代表整体,或夸大其一致性而忽视其差异性。由于主客观各方面的种种原因而对事物作出的错误的归因,以及社会知觉中的先入为主、定型作用,人际影响中的顺从行为等,都可能导致偏见的产生。
  对个人来说,偏见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也就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偏见一般是群体的常模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各个群体对各种事物一般都有自己的常模或标准,这种标准有正确的,也可能有不正确的。该群体的成员由于社会化的结果而接受了这种常模,也就会以这种标准去观察和衡量社会事物,抱有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偏见。
  有些心理学家侧重于研究个体偏见的发生及其心理因素。T.W.阿多尔诺及其同事使用问卷、面谈、投射测验、实验等方法,通过心理分析,对持有偏见的人的人格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具有某种权威性人格特征的人最易存在偏见趋向,并认为偏见在人格中扮演的角色是支持自我印象并提供发泄敌意的目标。
  偏见会影响个体各方面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它指导个体对一定事物的认知和理解,使个体作出选择性的记忆,并会去寻找能够支持自己的偏见的证据,以使偏见本身得到巩固。具有相同偏见的个体之间及群体之内的人易于交往,因而偏见可以起到某种整合作用。但它却妨碍不同群体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往。
  消除偏见涉及多方面因素。对于像民族偏见、阶级偏见等,需要从根本上消除其社会、文化、历史以及阶级、政治等方面的根源,消除各民族、阶级之间政治经济上的差异和不平等。应用心理学手段,如增加各种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交往,以增进彼此的了解等,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消除某些偏见,或是缩小偏见的程度和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