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唐诗人 |
释义 | santangshiren 三唐诗人(卷名:外国文学) 16世纪朝鲜的重要诗派,包括白光勋、崔庆昌、李达等3个诗人。 白光勋(1537~1582),字彰卿,号玉峰。1564年进士及第。著有《玉峰集》。崔庆昌(1538~1582),字嘉运,另孤竹。增广文科及第,官至正言。有《孤竹遗稿》传世。李达,字益之,号荪谷,生卒年不详。他们 3人都推崇中国唐诗,力图扭转高丽朝以来宗宋诗的风气,提出“诗回盛唐”的主张,对李朝的汉诗创作有较大的影响。他们倡言学唐,但自己并不专注于模仿,而是继承朝鲜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一些作品中抒发对统治者的不满,抨击和揭露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李达还十分注意吸收新鲜活泼的民歌入诗。但是,他们的主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形式主义的倾向。 李达的成就最大,他是当时诗坛上富有声望的诗人。只因出身庶子,受到社会的种种歧视,一生坎坷不遇。“京洛旅游成底事,十年往来布衣人”,“五十三年何所有,一声长啸望遥空”。他的许多作品都充满这种抑郁、感伤和愤懑不平的情绪。意义较大的是他的一些反映现实的诗篇,笔锋所向,往往触及封建社会中十分尖锐的问题。在《无题》一诗里,他写道:“处处多逢马迹,行行且避车尘,长安陌上花柳,半是高官贵人。”《刈麦词》写的则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劳动人民的生活:“田家少妇无夜食,雨中刈麦林中归,生薪带湿烟不起,入门儿女啼牵衣。”16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战争延续了 7年。李达虽身在草莽,却时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沉痛地写出人民遭受的战争浩劫:“寇盗经年岁,干戈满汉阳,所亲皆丧乱,不敢问存亡。”也写出“庶见王都清”的胜利喜悦。三唐诗人的作品,都曾传入中国。明朝天启年间,总兵毛文龙东守皮岛,访得李达的《荪谷诗集》 6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