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释义 | Zhongguo Guomindang Geming Weiyuanhui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卷名:中国历史) 中国民主党派之一。简称民革。民革的成立,经历了长期的孕育过程。早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被破坏以后,国民党内坚持孙中山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精神的爱国民主分子,就同反动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国民党内的爱国将领不顾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不抵抗政策,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爱国民主分子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国共第二次合作,反对国民党内部的对日妥协投降倾向。1943年,一部分国民党爱国民主分子酝酿组成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另一部分酝酿组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开展抗日民主活动。1945年秋、1946年春,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在重庆、广州成立,并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积极参加了反内战、反独裁的活动。 1947年民联、民促等国民党民主派的领导人和一些爱国民主分子先后到达香港。11月,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一次联合代表会议在香港举行。1948年1月1日,会议宣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推举宋庆龄为名誉主席,李济深为主席。何香凝、冯玉祥、谭平山、陈铭枢、柳亚子、蔡廷锴、李章达、陈其瑗、陈劭先、王葆真、朱蕴山、朱学范、郭春涛、李民欣、张文、何公敢、邓初民等被选入民革中央领导机构。民革的成立,使国民党各派爱国民主力量联合起来,共同为争取民主革命的胜利而斗争。 1948年 5月,民革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1949年1月,民革领导人李济深等和其他民主党派领导人、无党派人士联名发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宣布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将革命进行到底。民革和民联、民促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共同纲领》的制定。1949年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革、民联、民促的许多领导人参加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 1949年11月,中国国民党民主派第二次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决定将民革、民联、民促及其他国民党爱国民主分子进一步统一为一个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联、民促宣告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革成为由中国国民党民主派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组成的一个民主党派,是它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统一事业的政党,是与中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一个参政党。民革的历届主席为李济深、何香凝、朱蕴山、王昆仑、屈武。现任名誉主席屈武,主席朱学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