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释义 Zhongguo Guoji Guɑngbo Diɑntɑi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卷名:新闻 出版)
International Radio Broadcast Station in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面向世界各地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对国外广播使用的呼号是“北京广播电台” (英文名称:Radio Beijing)。用38种外语广播,并用汉语对海外华侨广播。宗旨是报道和解释中国的内外政策和主张,传播国内外重大信息;介绍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帮助听众了解中国,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间的友谊;支持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沿革 中国人民的对外广播事业诞生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7年 9月11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首先开办了英语广播,每天播音20分钟。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当时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下的唯一的广播电台,具体业务由新华通讯社负责,编辑业务由新华社下设的语言广播部经管,总负责人是新华社社长廖承志,语言广播部主任是温济泽,英语编辑的负责人是沈建图,最初的英语播音员有魏琳等。1949年 3月,陕北新华广播电台随新华社总社迁至北平(今北京),改呼号为北平新华广播电台。这年 6月20日增办了日语广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台名改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中央广播事业局成立后, 下设国际广播编辑部,负责对外广播的编辑、播音工作。对外广播使用的频率与对内广播分开, 呼号也改为 “北京广播电台”。同时又开办越南语、 缅甸语、 泰语和印度尼西亚语广播,还开办对海外侨胞和华人的汉语普通话和 4种方言广播。1950年7月,又开办朝鲜语广播。每天总播音时数近7小时。1978年正式定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语种 60年代初,对外广播的语种增加到32种,到70年代增加到43种。编辑、记者、翻译和播音员等对外广播队伍逐步扩大, 从建国初期40多人发展到1160多人。为满足在华外国人士的需要,1984年 1月起,开办对首都北京的英语广播。1985年开始在上海、广州转播这一节目。80 年代开始陆续向日本、 南斯拉夫、巴基斯坦、法国、墨西哥、 美国、 联邦德国和香港地区派驻记者。至1988年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每天播音时数累计为143小时。所使用的语种有: 英语、 法语、 日语、 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朝鲜语、蒙古语、菲律宾语、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泰语、缅甸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印地语、乌尔都语、僧伽罗语、泰米尔语、普什图语、 波斯语、 土耳其语、斯瓦希利语、豪萨语、罗马尼亚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保加利亚语、阿尔巴尼亚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世界语等38种外语;以及对华侨和中国驻国外使馆广播的汉语普通话和 4种方言:广州话、客家话、厦门话和潮州话。
  节目设置 对外广播节目是综合性节目。国际比较通行的几个语种, 每次广播 1 小时;其他语种半小时。每次广播的节目中,通常有国内、国际新闻,评论,专题报道和音乐。 专题节目有 “中国建设”“农村通讯”“中国时事漫谈”“中国文化”“社会与生活”“体育爱好者”和“听众信箱”等20多个。还经常举办连续广播系列节目,如“长江” “黄河” “中国的少数民族”等。
  各种语言广播,根据各该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举办有特点的专题节目。如日语、英语和法语广播,根据对象国兴起的学中国话热潮,开办了“教中国话”节目,阿拉伯语广播办有“中国穆斯林”节目,对华侨广播办有“今日侨乡”和“归侨在祖国”节目等。各种语言广播在中国和对象国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还举办临时性的特别节目,如孟加拉语广播举办纪念著名诗人R.泰戈尔诞生 120周年的特别节目等。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向50多个国家的电台寄送或互换广播节目。1988年收到 139个国家和地区的16.9万封听众来信,比1987年增加1.31万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