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人口统计 |
释义 | renkou tongji 人口统计(卷名:现代医学) population statistics 从数量上研究人口的各种生物特征(如年龄、性别构成),社会特征(如职业、文化及经济状况分布等)的现状、变动及其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是决定国家人口政策的主要基石,而且也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制定规划、决定布署、调整政策的重要依据。人口的各种特征不同,疾病谱及死亡谱也不同,如发达国家的疾病谱与死亡谱往往以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为主,而发展中国家的疾病谱与死亡谱则以呼吸系统疾病及传染病为主。造成这种差别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这两类国家人口的年龄构成及文化、经济状况分布不同,这也说明具有不同特征的人口,对卫生保健需求也不同。另外,动态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统计指标,或比较不同地区与国家的人口统计指标,可以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卫生保健工作的质量。因此,人口统计不仅是制定卫生保健政策必不可少的依据,也是评价卫生工作质量的客观指标。人口统计指标通常分为两大类,即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人口静态指标 或称时点指标。反映某一时点的状况。是从一个连续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取一个横断面的、静止的瞬间资料,如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的人口数、人口的年龄、性别、民族……构成,常用的人口静态指标有性比与人口金字塔。 ①性比。反映人口中男、女之间的比例。通常以人口中每有100名女性,有多少男性来表示。即 ![]() ②人口金字塔。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可用金字塔图形来表示(见图)。人口金字塔有一中心轴线,其上的刻度表示年龄,习惯上按1岁或5岁间隔分组,但可根据需要按任何年龄间隔分组,只是分组必须等距;金字塔中心轴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表示女性人口,用绝对数或百分数表示均可。图1,为中国1953及1982年两次人口普查时的人口金字塔,1953年的图形是典型的金字塔形,显示了人口是增长型的。另一个图形则显示了人为干预的影响。1982年的图形中从10岁以下年龄组都是缩小的,反映了该10年内计划生育工作对人口的控制情况;图形中20~24岁组凹陷处,反映了60年代初期困难时期的出生减少。 ![]() 人口动态指标 这一类指标是反映一定期间内,人口的自然变动或社会变动状况,如某年的出生、死亡、迁移等,它反映的是某一期间内某事件连续发生的总的情况,而不是一个时点的情况,故称为人口动态指标或期间指标。又可包括以下指标。 ①普通出生率。指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每 1000人口中的出生数,即 ![]() ②普通死亡率。指一定期间内,每1000人口中的死亡数,即 ![]() ③人口自然增长率。即每年的普通出生率与普通死亡率之差。 自然增长率=(普通出生率)-(普通死亡率)它表示某年内每1000人口中增加的人数。 ④普通生育率。指某年内,每1000育龄妇女中的活产数(或出生数)。由于它不受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故能比较好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水平。 ![]() ⑤年龄别生育率。生育率亦可以按不同年龄分组来计算,一般习惯以5岁为一个年龄组来计算,如 ![]() ⑥总和生育率。人口中每1000名育龄妇女度过她们的整个育龄期(15~44岁)后,平均所生育的孩子数。总和生育率的计算视年龄分组不同而异。分组为每岁一组时,则年龄别生育率的总和即为总和生育率;分组为5岁一个年龄组时,则年龄别生育率的总和再乘5即总和生育率。中国目前总和生育率为2600‰(或2.6)左右。 ⑦年龄别死亡率。由于普通死亡率受人口的年龄构成影响较大,故有时需要分年龄组计算年龄别死亡率。例如 ![]() ⑧婴儿死亡率。婴儿是指从出生至未满12个月的儿童期,在此期间,婴儿对外界的抵抗力很低,极易死亡,故婴儿死亡率常常是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卫生水平的一个敏感的指标。 ![]() ⑨孕产妇死亡率。孕产妇死亡,指妇女因与妊娠、分娩有关的原因所致的死亡,且死亡发生在妊娠开始至产后42天之内者。孕产死亡的原因可分为直接产科原因(如出血、产伤、产后感染等)及间接原因(妊娠前已患结核、心脏病等,妊娠及分娩使病情恶化从而导致的死亡)。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妇女保健工作水平。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