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儿童品行障碍 |
释义 | ertong pinxing zhang‘ai 儿童品行障碍(卷名:现代医学) conduct disorder in childhood 发生于年龄较大儿童及少年的经常性行为越轨现象。这些人由于品德上的缺点或性格发展的偏异,经常作出不符合道德规范、违反纪律及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其严重性超出一般淘气或恶作剧的程度,行为的发生不是由于一时的疏忽或过失,不是由于年幼无知,而是一贯的品行格局的表现。常见的不良行为包括:说谎,偷窃,逃学,离家外流,嗜烟酗酒,过早地搞两性关系,拉帮结伙,惹事生非,聚众赌博,打架斗殴等。这类情况并不少见,严重影响个人前途、家庭幸福和社会治安,处理也相当棘手。发生频度因时间或地区而异。 关于儿童品行障碍的性质,一直存在不同见解。或认为是精神障碍,主张通过医疗手段给予治疗;或认为是道德问题,主张通过教育加以矫正;或认为主要是违法活动,主张由公安及司法部门进行干预。目前多认为品行障碍是属于医学范畴的精神障碍,处理上应由医疗部门、家庭、学校、司法部门和社会公众通力协作,共同努力进行防治。 儿童品行障碍易与少年违法相混淆,其实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前者指经常性的性格和行为格局,是医学诊断名称;后者指末成年人(18岁以下)被指控有对成人来说是违法的行为,是法律学概念。很多品行障碍者会作出违法行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患儿虽有不良行为,但不构成违法;而且仅局限于行为的某个方面,而非整个人格都发生障碍。此外,品行障碍指长期一惯的行为问题,而违法行为只要发生一次便可以构成违法。 过去的医学文献中,曾经使用过一些其他术语来称呼与儿童品行障碍有关的概念,例如问题儿童、儿童反社会行为、儿童攻击反应、儿童逃跑反应、儿童违法反应等。这些名称由于含义不明确或不全面,目前已经废弃不用。 原因 一般来说,儿童品行障碍的发生,是在生物学和心理学易感素质的基础上,加上家庭和社会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就每个具体病例来说,各种因素的作用有主有次,有轻有重,因人而异。兹将各有关因素分述如下:①家庭影响。不良的家庭影响可导致儿童品行障碍。研究表明,以下一些家庭问题与儿童品行障碍的发生相关: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私生子,家人对儿童缺乏关心和教育,对儿童的管教方式不恰当,父母患严重躯体或精神疾病因而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家庭成员中性格不良者、酗酒者和吸毒者等的反面榜样作用。②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如社会风气不良、学校校风不正、邻居不和、流氓团伙的教唆引诱等。此外,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升学竞争过分激烈,也可使一部分少年对前途丧失信心,不求上进,容易染上不良习惯。③儿童身患慢性疾病。特别是脑部有病损或患有癫痫时,心理成长易受不利影响,导致社会适应不良和行为偏差。④气质的影响。儿童在两岁以前就已显出气质差异,有的儿童对新环境适应迅速,主动与人接近,行为反应适当;有的儿童对新环境适应缓慢,退缩回避,行为反应激烈。纵向随访表明,后一种气质的儿童日后发生品行障碍者较多。 分类和表现 根据行为表现和发展归转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当前较适用的方法是,根据处理人际关系的情况,即能否与他人建立起亲密关系,而将儿童品行障碍分成社会化型和社会化不足型两类,每型又根据不良行为是否具有攻击性,而分为攻击性与非攻击性两类,这样共可分成四种亚型,即社会化不足攻击型、社会化不足非攻击型、社会化攻击型及社会化非攻击型。 ① 社会化不足攻击型品行障碍。这类儿童对别人没有感情,不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不能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性孤僻,不好交游,除非有利可图而且立竿见影,否则很少与其他人来往,特别是很少与同龄儿童交往。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常占别人的便宜,毫不顾及别人的感情与愿望,做错了事,侵犯了别人利益不但不感到内疚与悔恨,反而倒打一耙,将责任推给别人。不能耐受挫折,遇到不顺心的事,总是用制造麻烦的方式来发泄不满。经常说谎,逃学,偷窃,损坏公物,出言不逊,举止粗鲁,恃强凌弱。对成年人老是持不合作态度,不是正面顶撞,就是消极违拗。无论奖惩都很难改变这类儿童的态度和行为,有相当一部分人成年后发展成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② 社会化不足非攻击型品行障碍。这类儿童同样是自我中心、孤独、少与人交往。特点是害羞,胆怯,情绪和行为比较幼稚,好发牢骚,老是抱怨别人对他不公平,对待不如意事的习惯反应方式是退避。也常说谎,但目的多半是为了保护自己。也常逃学,但并不惹事生非;也常有偷窃行为,但多半只是在自己家里小偷小摸。经过心理治疗和耐心教育,很多人能逐渐改变不良行为,但孤独内向的倾向却继续保留。 ③ 社会化攻击型品行障碍。多发生于少年阶段。这类少年也是自我中心的,但处理人际关系却没有心理上固有的困难。他们的行为特点是拉帮结派,组织或加入少年团伙。在团伙之内,可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并且很讲哥儿们义气,但对于局外人则仍是冷酷无情,故无法与之深交。这是一些误入歧途的少年违法者,经常酗酒闹事,偷窃钱财,聚众赌博,甚至敲诈勒索,行凶抢劫,强奸妇女等。这类少年在性格上一般并无明显异常,但一经堕入流氓团伙,往往难以摆脱,最后不得不落入法网。 ④ 社会化非攻击型品行障碍。多发生在少年阶段。这类少年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没有特殊困难,但并不热衷于拉帮结派组织团伙。特点是:对任何权威和纪律都持蔑视态度,抱有明显的逆反心理,经常说谎,逃学,外宿不归,离家浪游,破坏公物,酗酒,吸毒。也干偷窃的勾当。但决不会发展到当面抢劫。经过耐心教育,他们之中不少人能转变态度,改正缺点。 治疗和预防 儿童品行障碍的处理,要寓治疗于教育,以正面教育为主。不但要教导患儿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美丑的界限,还要帮助他们认识人世间真正存在着真善美。对改正缺点应严格要求,但又要有耐心,遇到反复时仍应给予鼓励以树立信心。心理治疗很有帮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以改变认识方法为目的认知心理治疗和以矫正不良行为为目的的行为治疗。预防更离不开教育,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正确的家庭及学校教育是保证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 参考书目 P.Graham, Child Psychiatry,A Developmental Approach,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1986.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