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儿童文学
释义 ertong wenxue
儿童文学(卷名:中国文学)
  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受特定的读者对象所决定,写给少年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与写给成人阅读的文学作品不同,它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但要求作品的主题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还要使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适于一定年龄的少年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儿童文学必然服务于一定阶级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原则,寓教育于语言艺术之中。社会主义儿童文学担负着对少年儿童进行革命理想和共产主义品德教育的重任。儿童文学的体裁多种多样,除了与成人读物相似而专门供儿童阅读的小说、故事、诗歌、散文、寓言、剧本、科学文艺、报告文学、传记、历史文学等外,还有为它所特有的童话。童话分民间口头流传的和作家创作的两类,大多借助幻想叙述故事,常用拟人手法,内容单纯然而富戏剧性,形象生动并且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想象力。
  辛亥革命前的儿童文学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由于儿童不被重视,特意为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也绝无仅有。然而,我国各族人民的丰富而优美的口头创作却世世代代成为哺育广大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随之而发展形成的民间故事、童话、寓言、童谣等,这些长期在劳动人民中口耳相传的文学形式,不但帮助孩子们认识生活、了解世界,给他们增添智慧和力量,也是儿童文学诞生和成长的摇篮。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世界进步思潮的影响,中国的一些民主主义的先行者也注意到利用文学来对少年儿童进行宣传鼓动和教育陶冶。1886年儿童刊物《训蒙画报》和《孩提画报》在上海创办。1902年《新小说》上发表了黄遵宪的儿童诗《幼稚园上学歌》。周桂笙也翻译了《天方夜谭》、《伊索寓言》、《格林姆童话》等外国儿童文学名著片断。1909年孙毓修主编的《少年杂志》和《童话》丛书,内容别致,题材广泛,文字浅显活泼,并且注意到小读者的年龄特点。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建设  “五四”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妇女问题”和“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儿童文学开始以独特的文学品种出现于中国新文学之林。作为新文化伟大旗手的鲁迅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勇猛地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对于儿童心灵的摧残,号召进步的儿童文学作家们要“打掉毒害小儿的药饵,打掉陷没将来的阴谋,这才是人的战士的任务”(《新秋杂识》)。为了给儿童们提供新的读物,鲁迅亲自翻译了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爱罗先珂童话集》、《桃色的云》,以及《小约翰》、《小彼得》、《表》等。鲁迅强调儿童文学创作“必须十分慎重”(《看图识字》),作品“要浅显而且有趣”(《华盖集·通讯》)。他对儿童文学理论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同时,许多热心于儿童文学的知识分子,相继把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普希金等人的儿童文学作品介绍到中国。一些中国作家开始为孩子们写作。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描写了几个普通中国农村妇女的悲惨遭遇,将理想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启示小读者透过“成人的悲哀”,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在艺术风格上,《稻草人》也摆脱了“五四”时期一些儿童文学创作对于外国作品的机械摹拟,从我国传统的民间童话中汲取营养,使之气息清新,独具风格,“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鲁迅语)。冰心在散文《寄小读者》中以真挚、清新、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她赴美留学途中和到达美国后所目睹的一切,为仍被古老的封建意识所禁锢着的中国儿童,展现了一个新的天地。作家还热情地抒发了对于儿童和母亲的挚爱之情。这个时期,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也有所开展。郭沫若在1922年写的《儿童文学之管见》,对于儿童文学的本质、特点,以及儿童文学的建设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胡适、周作人也发表了《儿童文学的价值》、《儿童们的文学》等文章,他们虽然也曾提出了儿童文学要考虑到儿童的特点,但是,他们却照搬欧美资产阶级的教育学、儿童学理论,脱离中国社会和时代去认识儿童和儿童文学。


  30、40年代儿童文学的创作  30、40年代,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大都以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激发小读者与之反抗斗争为其主题。即使浪漫色彩浓厚的童话,也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茅盾在儿童小说《大鼻子的故事》(1935)里,叙述了一个由于帝国主义入侵而流落街头的儿童,在历经种种磨难之后,终于参加了抗日游行队伍的故事。巴金的童话《长生塔》(1937)通过一座宝塔的倒塌,表达了人民对于反动统治阶级的怨愤。张天翼的童话《大林和小林》(1932)和《秃秃大王》(1936)跳出了传统的童话模式,以夸张的漫画式手法,勾勒了四四格、秃秃大王等剥削者们穷凶极恶的嘴脸,鼓舞和引导小读者要成为象作品中的小林、乔乔那样具有反抗斗争精神的新一代。陈伯吹的中篇童话《阿丽思小姐》(1933)让一个外国儿童文学名著中的小主人公来到中国,作品以抗日救亡活动为背景,在幻想的艺术折光中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小女孩形象。贺宜的长篇儿童小说《野小鬼》(1939)则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一个抗日小战士的成长过程。严文井以他的童话《四季的风》(1941)呼唤全国的小朋友要象风暴一样,“把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罪恶都扫荡得干干净净”。此外,郭沫若的《一只手》(1927),钟望阳的《小癞痢》(1938),包蕾的《雪夜梦》(1939),金近的《红鬼脸壳》(1946)以及高士其的科学小品都是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品。
  在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儿童文学也有迅速发展。华山的《鸡毛信》和管桦的《雨来没有死》,以革命英雄主义主题和鲜明的小英雄形象在广大少年儿童中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一时期的儿童刊物有《儿童世界》、《小朋友》、《边区儿童》、《小学生》、《儿童杂志》、《现代儿童》、《童话连丛》等。1946年在上海由陈伯吹、李楚材、贺宜、何公超、金近等人发起,成立了上海儿童读物作者联谊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儿童文学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任务的提出,儿童文学也被提到了应有的地位。1954年举办了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鼓舞更多的作者参加儿童文学创作行列。1955年 9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大量创作、出版、发行少年儿童读物》的社论,同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也向各分会发出《关于发展少年儿童文学的指示》,号召作家和社会有关部门重视儿童文学创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改变儿童读物奇缺的状况。全国性的少年儿童报刊《中国少年报》、《新少年报》、《中学生》、《少年文艺》、《儿童时代》、《小朋友》、《儿童文学》等相继创办。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也先后在上海和北京成立。许多解放前就创作儿童文学的知名作家又继续热情地为新一代儿童写作,新的作者也大量涌现。丰富多采的文学主题反映了新时代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和他们的社会主义精神面貌。这些色彩绚烂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在小读者中产生了深刻的教育作用和高度的艺术魅力。儿童小说方面,张天翼的《罗文应的故事》由于小主人公的性格和矛盾的心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引起了强烈反响。冰心的《陶奇的暑期日记》,刘真的《我和小荣》,胡奇的《五彩路》,张有德的《妹妹入学》,任大星的《吕小钢和他的妹妹》,任大霖的《蟋蟀》,萧平的《海滨的孩子》,杲向真的《小胖和小松》等都是作家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取材,并注意了人物形象的刻画。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严文井的《唐小西在“下一次开船港”》,是两位作家在新的时代以童话形式反映儿童新生活的成功尝试。作品进一步开拓了童话创作的主题。贺宜的《小公鸡历险记》,陈伯吹的《一只想飞的猫》,金近的《小鸭子学游水》,洪汛涛的《神笔马良》,葛翠琳的《野葡萄》,孙幼军的《小布头奇遇记》等在掌握童话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技巧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儿童诗中金近的《我真想入队》,袁鹰的《篝火燃烧的时候》,郭风的《蒲公英和虹》,阮章竞的《金色的海螺》等都是孩子们喜爱的诗篇。柯岩的儿童诗《小兵的故事》善于从孩子的行动中揭示他们纯洁无瑕的内心世界,并以生动有趣的艺术风格打动了儿童的心灵。科学文艺中,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通过艺术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给予小读者一定的科学知识。郑文光的《从地球到火星》是建国以来较早创作的科学幻想小说。此外,儿童剧本中任德耀的《马兰花》,刘厚明的《小雁齐飞》;幼儿文学作品中鲁兵的《唱的是山歌》,圣野的《春娃娃》,方轶群的《萝卜回来了》以及其他特写、散文、传记,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这一时期出版的主要理论专著是陈伯吹的《儿童文学简论》和贺宜的《散论儿童文学》。


  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在社会上“左”倾思想影响下,不但没有认真纠正在儿童文学创作思想上教条主义的错误,反而把注重儿童特点作为“童心论”进行了批判。其结果导致儿童文学创作“政治挂了帅,艺术脱了班,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文字干巴巴”的局面。在此期间只有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作品,如徐光耀的《小兵张嘎》、邱勋的《微山湖上》等赢得小读者们的喜爱。
  “文化大革命”期间儿童文学园地惨遭浩劫,百花凋零。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儿童文学又迎来了春天。1978年10月在庐山召开了全国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制定了三年(1978~1980)部分重点少儿读物出版规划。同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加强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的报告》。1980年 5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授奖大会,获奖作品多达212件,这是对建国30年来儿童文学创作的检阅。1981年10月在泰安再次召开全国少儿读物出版工作会议。经过短期的努力,儿童读物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1982年初,全国已有5家少年儿童读物专业出版社,13种少年报,65种少年儿童刊物。1983年儿童读物达3966种, 72118万册,比1978年增加了十多倍。这一时期创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恢复了现实主义传统,作品不但及时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而且注意对主题的挖掘,出现了一些小读者既可理解又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在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上也不断显示多样化,并且努力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表现方法。特别是在小说创作上,许多作品都善于从生活出发,塑造出真实可信的儿童形象。刘厚明的《黑箭》,邱勋的《三色圆珠笔》,王路遥的《破案记》,以及青年作者王安忆的《谁是未来的中队长》,罗辰生的《白脖儿》,程远的《弯弯的小河》等都受到好评。除小说外,童话、科学文艺、幼儿文学在各类体裁中更为活跃。叶永烈的科学幻想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构思新奇,切合儿童特点,作品饶有趣味地为小读者展示了他们所关心的祖国未来发展的美好图景。儿童电影、电视剧、广播剧的创作也开始受到重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5/20 10: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