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印度俗语文学
释义 yindu suyu wenxue
印度俗语文学(卷名:外国文学)
  俗语,梵文是PrākJ╱ta,是对梵语雅语而言。雅语是一种单一的语言,而俗语则随时代和地域而异,是一组五花八门的语言或方言。文学上的俗语可以分为两种:一、在梵语作品主要是戏剧作品中的俗语成分;二、完全用俗语写成的文学作品。
  在古代印度戏剧中,高级种姓、男主人公、国王、婆罗门、贵族等说梵语;而根据文艺理论著作的规定,尼姑、王后、大臣之女、妓女也可以说梵语。但在流传下来的剧本中,女子只说俗语。丑角虽然是男人,而且是婆罗门,但也只准说俗语。
  用俗话写作文学作品,历史悠久。这些作品大体上有四类:抒情诗,戏剧,史诗和用诗或散文叙述的故事。
  在印度文学史上,用俗语写抒情诗比用梵语写的为早。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还没有用梵语写的宫廷诗,用俗语写抒情诗反而受到大力鼓励。最早的一部俗语抒情诗是哈拉的《七百咏》,是使用被称为最优秀的俗语摩诃罗湿特里写成。其中最古老的诗篇可能产生于公元 2世纪。耆那教僧侣金月(1088~1172)的《语法》中还保留了一些俗语的诗歌。
  古代印度有少数剧本完全用俗语写成。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一个剧本,即王顶的《樟脑球》,写成于9至10世纪。
  俗语史诗中最为著名的是《罗波那伏诛记》或《架桥记》,传说出于迦梨陀娑之手,但不可靠。
  《伟大的故事》,作者德富原用俗语写成,11世纪后失传,现存三个梵文改写本:(1)月天的《故事海》;(2)安主的《大故事花簇》;(3)觉主的《大故事诗摄》。
  广义的俗语还应该包括阿婆布朗舍在内。从印度语言发展史来看,阿婆布朗舍是从古代俗语向近代印度语过渡的语言。耆那教徒特别喜欢用阿婆布朗舍写作宣扬耆那教的诗歌。金月在他的著名《语法》一书中保留了一些阿婆布朗舍的诗歌。
  参考书目
 M. Winternitz,Geschichte der indischen Literatur, Leipzig, 1920.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4: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