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印度村社制度
释义 Yindu cunshe zhidu
印度村社制度(卷名:经济学)
village community system in India
  印度村落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村社,亦称农村公社,在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过程中按地域关系而建立。其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土地公有,耕地由村社掌握,分配给各个家庭使用,牧场、森林、水源和荒地等归公共使用;另一方面,房屋、宅地、牲畜和农具等属各个家庭私有。
  当印度跨入阶级社会后,这种村社组织形式继续保留下来,但打上了种姓制和奴隶制的烙印,成为国家统治下的最基层的地方行政单位。村社规模大小不一,有的上千户,有的仅几十户。居民区周围一般筑有土墙或篱笆,其外是耕地,耕地外围是牧场,最外面是村社之间交界的丛林地带。村社成员包括不同种姓的农民,高级种姓占居统治地位。有国家任命的村长和监督、会计员、邮差、警卫等公职人员,还有地位低下的洗衣匠、理发匠和其他差役。村社内部的事务,一般由村社自行处理,具有一定的自治权。
  村社是基本纳税单位。村社成员要向国家缴纳一般占收成的 1/6的赋税,由村社负责征收,上缴国家。国王有时把整个村社赐与某个婆罗门、贵族或寺院,但这并不影响村社内部的体制,而只是赋税的转移。
  随着土地占有权的日益巩固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出现了。这样在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便出现了土地私有。一些高级种姓和富商大贾开始拥有较多的土地并剥削雇工和奴隶,一些贫困农民则失去份地沦为雇工、佃农,甚至成为奴隶。
  村社制度在印度延续了几千年,直到英国殖民者侵入南亚次大陆后,才逐渐走向崩溃。这种封闭性的村社的长期存在,阻碍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