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冯桂芬
释义 Feng Guifen
冯桂芬(1809~1874)(卷名:中国文学)
  近代散文家。字林一,号景亭。江苏吴县人。林则徐的得意门生。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咸丰三年(1853),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冯桂芬在苏州兴办团练,为清王朝收复松江府诸城,升右中允。但赴京一年即告归。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占领苏州,他逃到上海,参与组织由江浙官绅和英、法、美等国领事组成的会防局,又为苏南官绅写信向曾国藩求援,促使曾国藩派李鸿章率淮军至上海攻打太平军,并参加了李鸿章幕府。清军夺取苏、常后,他请李鸿章奏减苏南田赋。使苏南封建地主阶级获益,章太炎在《訄书·定版藉》中曾予以抨击。
  冯桂芬还先后主讲南京惜阴、上海敬业、苏州紫阳、正谊诸书院,约20年。所学甚博,经史掌故之外,于天文、舆地、算学、小学、水利、农田,皆有讲求。对当时的河漕、兵刑、盐铁等问题尤有研究。论学不为门户之争,能接受资本主义影响,主张“采西学”,“制洋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他的主张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被改良派奉为先导。俞樾曾经赞扬他“于学无所不通,而其意则在务为当世有用之学”(《显志堂集序》)。
  冯桂芬的文学主张,要求突破桐城派的樊篱。他在《复庄卫生书》中声言“不信义法之说”,并针对桐城派所标榜的孔、孟、程、朱的“道统”,指出文虽载道,“道非必‘天命’、‘率性’之谓,举凡典章制度、名物象数,无一非道之所寄,即无不可著之于文”。又针对桐城派标榜的韩、柳、欧、苏的“文统”,指出“长于经济者,论事之文必佳,宣公奏议,未必不胜韩、柳;长于考据者,论古之文必佳,贵与《考》序,未必不胜欧、苏”。明确要求“称心而言”,扩大散文的思想内容,解放散文的语言形式。他认为桐城义法是束缚散文创作之“例”,反对“周规折矩,尺步绳趋”,体现了鸦片战争前后要求打破桐城枷锁的进步潮流。
  冯桂芬文,长于持论,不为浮词,以政论文成就最高,往往心细虑周,指陈剀切,气理畅达。有《校邠庐抗议》40篇,最为突出,曾被俞樾比作仲长统的《昌言》。如《制洋器议》开头说:“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但其子所编的《显志堂集》,则将《采西学议》、《制洋器议》等最有代表性的18篇略去,仅收22篇。除《校邠庐抗议》、《显志堂集》外,还有学术著作《说文解字段注考证》、《弧失算术细草图解》、《西算新法直解》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9 3: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