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代希腊城邦政治制度
释义 gudɑi Xilɑ chengbɑng zhengzhi zhidu
古代希腊城邦政治制度(卷名:政治学)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Greek polis
  公元前8~前4世纪时期希腊地区以城市为中心的诸多奴隶制小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统治方法。
  概况  公元前8~前6世纪,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业的发展,奴隶制关系和自由民内部的阶级日益分化,希腊各地建立了许多城邦。城邦一般由一个城市和附近的若干村落组成,面积不过百里,人口不过数万,最多的也只有数十万。城邦之间通常以结盟的方式保持政治、军事方面的联系,但原则上是独立自主的。城邦的居民一般分为三个等级:①拥有公民权能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②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③没有政治权利和人身自由的广大奴隶。公民是城邦的统治集团,集体剥削和统治自由民和奴隶。由于希腊城邦是从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的最早国家形态,城邦政治制度在形式上往往带有氏族制残余,如一般各城邦都有的贵族会议、公民大会等政权机构,便是从氏族长老会议、氏族部落全体成员大会演化而来的。刚建立的城邦政权往往掌握在氏族贵族奴隶主手中,实行氏族贵族专政,采用贵族共和、贵族寡头等政体。在工商业较为发达的城邦,工商业奴隶主领导和依靠自由民进行反对氏族贵族的斗争,他们通过政变推翻氏族贵族的统治,以具有个人独裁色彩的僭主政治取代氏族贵族的统治。当工商业奴隶主阶级的势力进一步壮大后,就以寡头政治或较为广泛的奴隶主民主政治来代替僭主政治。如农业城邦斯巴达实行奴隶主贵族寡头政治,工商业城邦雅典奉行奴隶主民主政治。斯巴达和雅典为了争夺在希腊的霸权,进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结果雅典失败,奴隶主民主政治遭到削弱。与此同时,位于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崛起,国王腓力二世出兵打败雅典、底比斯等组成的希腊联军,确立了在希腊的霸权。质继者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马其顿帝国,沿袭波斯帝国的统治机构和制度,希腊城邦政治制度告终。
  斯巴达的政治制度  斯巴达实行奴隶主贵族寡头政体,由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组成国家机构。①国王有 2个,分别由2个家族世袭。2个国王权力平等,往往互相牵制。国王平时主持国家祭祀,处理有关家族法案件;战时,一个国王坐镇国内,一个国王领兵外出作战。②公民大会的实际权力不大,只是一个表决机关。几年满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长老会议成员和监察官,通过长老会议的提案。③长老会议实际上是最高权力机关,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大事,然后交公民大会通过,如不能通过,长老会议有权宣布公民大会休会。长老会议成员有30人,除 2个国王为当然成员外,其余28人都是年逾六旬的贵族,任职终身,如有缺额仍须从年过60的贵族中补选。④监察官有 5人,由公民大会从贵族中选出。他们有监督和审理国王的不法行为、监督公民生活和镇压希洛人(即被斯巴达征服的部落居民)的反抗等权力。由于监察宫的权力不断扩大,后来竟能代替国王主持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成为国家的中枢机关。镇压希洛人是斯巴达首要和经常的任务,监察官上任时要举行“宣战”仪式,进行集体搜捕和屠杀,并由此形成一套军事训练制度。男童 7岁起就集中训练,18~20岁的男青年须受军事教育并参加屠杀希洛人的活动,20岁起成为正式军人,直到60岁退伍。斯巴达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于公元前 6世纪中叶组成了伯罗奔尼撒同盟,控制了半岛上的各邦,成为维护希腊贵族政治的堡垒。
  雅典的政治制度  雅典以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著称。这种政治是经过平民与氏族贵族的长期斗争而逐步形成的。相传公元前 8世纪氏族贵族执掌政权,公民分成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个等级,唯有贵族才能担任官职。此后,设立执政官、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等机构。执政官初为1人,后改为3人(公元前7世纪中叶扩大到9人),由公民大会从贵族中选举产生,一年一任,分掌内政、宗教、司法和军事。贵族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其成员均出身于贵族,任职终身,决定国家大事,推荐和制裁执政官,审判刑事案件。
  公元前 6世纪初,平民与氏族贵族矛盾尖锐。公元前594年,首席执政官梭伦实行改革,除颁布“解负令”,取消债务抵押制度外,还规定:①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二等级的公民有资格当选为执政官,第三等级的公民可担任普通官吏,第四等级的公民无权担任官职,只有参加公民大会的权利。②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会,由4个部落各选举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准备和提出议案并贯彻决议。陪审会的成员从四个等级的公民中选举产生,享有监督权和表决权,遂成为雅典的最高司法机关。③按四个等级组织军队。第一、二等级提供骑兵,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第四等级提供轻装步兵或在海军服役。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用武力夺取政权,建立僭主政治。公元前 527年,庇西特拉图之子希庇亚斯继位,因骄奢和暴政被驱逐,从而结束僭主政治。公元前508年,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首席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又一次改革:①用地籍代替族籍,取消原有四个血缘部落,把雅典划分为10个地区部落(选区)和 100个村庄;②用五百人会议代替四百人会议,五百人会议由10个选区各推50名代表组成,负责管理国家日常行政事务,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和执行决议,后来成为雅典最重要的行政机关;③创立十将军会,由10个选区各选1人组成,一年一任,轮流统率军队(其中1人为首席将军);④实行贝壳放逐法(也称陶片放逐法),规定公民大会可以通过投票决定放逐危害国家的人,以防僭主再起。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希波战争(公元前500~前449)以后,伯里克利连任首席将军15年(公元前443~前429),再次实行改革:①将执政官及其他所有官职对每个等级的公民开放,用抽签的办法产生执政官;②凡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均可出席享有最高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公民大会,讨论和决定国家大事,选举和罢免国家官吏,大会每隔 9~10天召开一次;③将陪审员扩大到6000人,提高陪审会的地位和作用,使之成为雅典的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④制订“公职津贴”制,为贫困公民担任公职提供条件,发给公民“观剧津贴”,以吸引他们参加社会活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臻于极盛,获得高度的发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