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代希腊教育
释义 gudɑi xilɑ jiɑoyu
古代希腊教育(卷名:教育)
education in ancient Greece
  通常指以斯巴达和雅典为代表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部,包括希腊半岛和其附近的一些岛屿。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氏族制度解体,产生许多奴隶制城邦,其中最强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公元前 5世纪上半叶,希腊波斯战争以希腊获胜宣告结束后,希腊的国际交往频繁,海外贸易增长,特别是同西亚、北非各文明古国的接触更日益加强,希腊经济进入繁荣时期。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希腊古典文化的兴盛和繁荣,文学、艺术、哲学、史学都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与此同时,古代希腊的教育,也得以发展起来。
  古希腊的教育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而奴隶无权享受的。由于各城邦的经济、政治状况不同,因而教育体制也彼此各异。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体制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类型,其区别是:①就政府对教育的态度而言,以农业为主,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由国家在儿童出生时进行体检,强健者留,残弱者葬,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青少年必须遵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而商业发达,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把为子择校视为家长的任务,把交纳教育用费视为家庭应尽的义务。②就培养目标而言,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酷政,对外御防侵略,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主,女子同样要强身习武,使其能生育健康子女,兼在战时承担卫国之事。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营贸易,则竭力造就身强体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具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③就教育机构而言,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为 7~18岁的男儿设立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儿设立青年军训团,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文法学校、音乐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程度不齐,流派较多,任人选择就学,政府不求划一。④就课程而言,斯巴达的教练所和军训团以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为主。雅典则于体育习武之外,着重文化知识的传授,修辞学校和哲学家的学园提倡水平较高的理论科目的讲述和争辩。⑤就教育方法而言,斯巴达强调要服从师训、刻苦习练。雅典则对启发诱导比较重视。⑥就师资队伍而言,斯巴达的教练所和军训团皆由斯巴达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同时由执政官予以训诫。雅典则除本国的统治阶级成员任教外,来自国外的智者充任教师者为数众多,延揽人才不限国籍(见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古希腊的许多学者通过教育实践产生了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的雅典,政治的民主促成了学派的争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不但设校教徒,而且阐明其教育学说,发表教育论著。智者派也根据独特的教育活动而持有新颖的教育见解。这些教育的学说和理论成为古希腊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古希腊的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很大。从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开始东侵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灭亡埃及止,史称希腊化时期。希腊文化传播到欧、亚、非三洲的许多地区。希腊化过程是古代西方和古代东方文化的一次大规模的接触与融合。希腊雅典式的学校教育制度被广泛移植到埃及、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印度和西欧,也在不同程度上受过希腊文化的影响。古罗马的希腊化过程开始得更早,逐渐形成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这对后世教育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