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价格剪刀差 |
释义 | jiɑge jiɑndɑochɑ 价格剪刀差(卷名:财政 税收 金融 价格) price scissors 工农业产品交换中,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形成的差额。因这种差额的动态趋势呈张开的剪刀状,故称为“剪刀差”。 词源 剪刀差一词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苏维埃俄国。最早对这个概念进行明确表述的是И.Β.斯大林。他指出,“农民除了向国家缴纳普通税即直接税和间接税以外,还要缴纳一种超额税,即在购买工业品时多付一些钱,而在出卖农产品时少得一些钱”。这种超额税“我们还把它叫做‘剪刀差’”(《斯大林全集》第12卷,第45页)。此后,人们就用这一概念来说明工农业产品价值的不等量交换现象。 种类 根据所呈形状的不同,剪刀差可分为三种:①工农产品业已存在的差额趋于扩大时,叫“扩大剪刀差”;②工农产品业已存在的差额趋于缩小时,叫“缩小剪刀差”;③工农产品差额为负值时,即工业品价格低于价值,农产品价格高于价值时,叫“反剪刀差”。也有些人不同意存在“反剪刀差”。 剪刀差通常用工业品对农产品比价指数及农产品对工业品比价指数率反映,并因此而被称为“价格剪刀差”。但事实上,剪刀差并不仅仅是比价关系的动态反映。斯大林在表述剪刀差概念时,把剪刀差引申为价格同其成本的差额。他指出:“如果把‘剪刀差’了解为从成本方面来看的农产品价格和工业品价格之间的差异,那么‘剪刀差’的情形如下:毫无疑问,我们的工业品出售的价格比在其他条件下所出售的价格还是贵一些。”“这种情况造成了工业品价格和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差异而使农民经济吃一些亏”(《斯大林全集》第 10卷,第195页)。也就是说,剪刀差概念不仅要反映商品价格自身的变化,而且要反映价格与价值关系的变化。以工农产品的比价指数表示的剪刀差,暗含着一个假设,即工农业产品价值都不变。实际上工农业产品价值都是变化的,仅仅比较其价格,不能准确地说明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的程度,甚至作出歪曲的反映。例如,中国在1958~1978年间,农产品对工业品的比价指数是上升的,剪刀差似乎缩小了。但实际上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大大落后于工业,以价值量衡量的剪刀差明显扩大了。这就抵消了一部分价格上表现的剪刀差缩小的程度。因此,只有首先分别用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同其各自的价值比较,并确定它们是否有偏离以及偏离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工农业产品两种价格的比较,才能真正揭示出工农产品交换关系中的剪刀差。 实质 剪刀差是个历史范畴,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经济现象。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商品的交换按照等价(值)原则进行,不存在剪刀差。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条件下,也不存在剪刀差。因为这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仅在工业中,而且在农业中确立,工农业产品不是作为简单商品来生产和交换,而是作为资本的商品来生产和交换。因此必然受到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规律的调节,按照等价原则来进行。只有在资本主义欠发展的阶段,剪刀差才有产生的必然性。这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工业中确立,农业中依然存在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差距决定着农业必然受工业的掠夺。小农经济同资本主义大工业相抗衡的唯一办法,就是小生产者的劳动过度和消费不足。对小农经济的农民来说,“只要产品的价格足以补偿他的这个工资,他就会耕种他的土地;并且直到工资下降到身体的最低限度,他往往也这样做”。“不必要象在正常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那样,使土地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到向他提供平均利润的程度,更不必提高到提供一个固定在地租形式上的超过平均利润的余额的程度。所以,没有必要使市场价格提高到同他的产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相等的水平。这就是小块土地所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国家的谷物价格所以低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的原因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908~909页)。从这里可以看出,剪刀差的实质是不等价交换关系,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对落后的小农的剥削,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城市对落后的农村的剥削,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对落后的农业国,特别是对附属国和殖民地的剥削。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剪刀差将存在很长一个时期。这是因为:①社会主义经济普遍脱胎于欠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母体,工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形成,而农业依然处在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剪刀差产生的必然性不可避免地存在。②出于赶超资本主义的需要,剪刀差被用作国家迅速工业化的一种资金积累手段。实践证明,这种资金积累手段是必要的,但应逐步减少,以利于农业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努力缩小剪刀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