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劳伦斯,D.H. |
释义 | Laolunsi 劳伦斯,D.H.(卷名:外国文学) David Herbert Lawrence (1885~1930) 英国诗人、小说家、散文家。1885年 9月11日生于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一个矿工家庭,当过屠户会计、厂商雇员、小学教师,曾在英伦中部的闹市荒村漫游,又在国外漂泊十多年。接触社会较广,对现实十分不满。1930年3月2日卒于法国尼斯的旺斯镇。 劳伦斯共有10部长篇小说。《白孔雀》(1911)写小康人家姑娘莱绨本来喜欢质朴的农民乔治,后来选择了富商的儿子莱斯理,由于她养成白孔雀似的虚荣,结果铸成两家的不幸。这部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蓬勃生机的礼赞,对畸形文明戕害人们天性的谴责。 带有自传性质的《儿子和情人》(1913)是劳伦斯的成名作,写矿工沃特·毛瑞尔一家处于工业社会环境中的痛苦与不幸。长年沉重的劳动和煤井事故使沃特成为跛残,变得粗暴,夫妇不和,妻子葛楚由此产生了畸形的母爱,鼓动两个儿子离开矿区,另寻活路。长子威廉为伦敦律师当文书,但为了挣钱而劳累致死。幼子保罗当了工厂小职员,也只是在母亲死后,才真正成人。 劳伦斯开始自创一格的小说,是篇幅最长的《虹》(1915)。它通过自耕农布兰文的三代家史,描写19世纪中叶以来大工业蚕食小农经济和古老秩序解体的过程中村民内心的矛盾,着重描绘了属于第三代的厄秀拉·布兰文的成长。她是小学教师,眼见学校已经商业化,她的堂叔乐于充当工业资本的奴才,而她曾经热恋过的军官也甘为帝国的扩张效命,这些使她成为现实的叛逆,憧憬着未来的光明。作者借她之口猛烈抨击当时的教育制度、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民主”、工人村恶劣的环境,特别是英帝国发动的战争,因而此书被当局查禁达11年之久。 《虹》的姊妹篇《恋爱中的女人》(1921)完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西方世界深刻的危机。作者写了两对男女的故事:厄秀拉同中学检查员伯钦经过波折,在尊重各自性格和创造力的基础上结合;而矿主杰若德把自己和工人都看成生产工具,当矿场改革告成,煤的产量提高后,他失去了生活目的,想以情欲的满足来填补精神的空虚,遭到女友戈珍的拒绝,最后葬身冰穴。 以后的 4部长篇小说都反映了战后在传统观念崩溃的局面下,人们对生活新意义的追求。《迷途的姑娘》(1920)主角郝藤小姐被人看成堕入“迷途”,因为她自甘低贱去当助产士,并跟她所爱的意大利穷艺人到荒山去吃苦。《亚伦的藜杖》(1922)中,擅长吹笛的工人亚伦外出流浪,摆脱了家庭的烦恼和故乡窒闷的空气。《袋鼠》(1923)讲英国作家萨默思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备受本国沙文主义的折磨,战后到澳大利亚想参与政治,但面对派系斗争和人为的恐怖活动,他失望而去。《羽蛇》(1926)叙述爱尔兰孀妇凯特厌弃旧大陆的机器文明,到墨西哥旅行,被卷入当地推翻天主教(要求禁欲,独崇精神)、恢复羽蛇神古教(据说目的在精神与血肉的协调一致)的狂热的运动。这部小说表明作者幻想用异域古文化的活力来拯救欧洲。 作者写《恰特里夫人的情人》(1928)时已经病重,但仍三易其稿。克利弗·恰特里是拥有矿场和森林的爵爷,从前线归来,下肢瘫痪,要妻子康妮“同别的男人生个孩子”,继承家业。康妮无法忍受死气沉沉的生活,与雇工梅勒斯相恋,相约出走。丈夫拒绝离婚,但也不能压他们屈服。小说里写性爱的章节引起争论,其实全书寓意严肃,爱憎分明。坐着摩托轮椅的克利弗代表依靠机器和劳役撑持的寄生阶级:他们越虚弱,对工人越发无情,鼓吹皮鞭统治;他们的工业摧残人的肉体并腐蚀人的精神;他们维护的婚姻道德是十足的虚伪自私。正是这种背景赋予康妮的抉择以社会意义。 劳伦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感觉到资本主义的衰亡,常对资本主义进行某些批判,甚至在《虹》的结尾勾画出一幅虹彩下人民获得再生的新世界远景。但是他不理解马克思主义,找不到变革社会的方式和有组织的力量;近似小生产者的心理,使他除了仇恨大工业外,看不见其中生产力的发展也有助于形成新社会的物质基础。所以战后他陷入苦闷,经过几年不成功的探索,他承认“现在没有通向未来的平坦道路”。不过他对厄秀拉、梅勒斯一类不屈从旧势力的人物还寄予一线希望。 他重视长篇小说,认为最能充分展现生活。从传统技巧出发,他逐渐加进了草木鸟兽的诗意摹写、指斥愚庸的政论激情。他不看重形式和情节,他的主要人物没有十分固定的性格。他的优秀的长篇小说包罗广博,很有气势,但有时夹杂着反复议论、结构凌乱的缺点。他的中短篇佳作由于主题单一,更见明快。 他的书信也很有名,1932年由他的好友奥·赫胥黎编辑出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