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劳动力结构
释义 lɑodongli jiegou
劳动力结构(卷名:经济学)
structure of labour power
  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劳动力的组合。这一概念,与劳动力概念密切相关。“劳动力”通常有两种用法:①严格意义的用法,即劳动能力。其人身承担者为全社会的劳动力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待业人口和其他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②把劳动力等同于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就业人口。前一意义上的劳动力结构,就是指劳动力人口结构;后一意义上的劳动力结构,类似于就业结构。
  从现实经济运动的角度看,各种社会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比例,这要求生产各种产品的部门、行业保持一定的比例,从而要求向各个部门、各个行业投入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也保持一定比例。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包括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规律,决定着各个国家在各个时期的劳动力结构。
  劳动力结构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面貌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决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劳动力结构的合理化,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劳动力结构的分解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劳动力结构作如下分解:
  年龄结构  指劳动力人口中各年龄组人口所占的比重。一般可以划分为青年、中年、老年三大类。青年劳动力比重越大,其潜力越大。
  性别结构  指劳动力人口中男性、女性劳动力各自占的比重。由于生理原因和社会原因,已经就业的劳动力性别比例,一般女性低于男性。
  质量结构  指以不同文化水平和不同技术等级为主要内容的、不同复杂程度的劳动力人口构成。每一种职业的劳动力人口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
  产业结构  指社会劳动力在各产业间的分布。劳动力产业结构极为重要,通常用于国际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国际上一般采用第一产业(广义农业)、第二产业(广义工业)、第三产业(广义服务业)的划分口径。劳动力的部门结构、行业结构是其下属层次。中国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为十类:①工业;②建筑业和资源勘探;③农业、林业、水利、气象;④交通运输和邮电;⑤商业、饮食业、服务业和物资供销;⑥城市公用部门;⑦科学研究部门;⑧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⑨金融;⑩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此外,还采用生产性行业与非生产性行业以及农业、轻工业与重工业等划分口径。
  职业结构  指从事不同职业的各类劳动者在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中国1982年的人口普查,把职业划分为八大类: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负责人;③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④商业工作人员;⑤服务性人员;⑥农林牧渔劳动者;⑦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⑧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劳动分工是职业划分的基础,随着分工的发展,职业结构的划分也越来越细。
  地域结构  指劳动力在不同地域间的分布。可以从自然地理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以及城市乡村等不同的角度来划分。
  劳动力结构的变动  影响劳动力结构变动的主要因素有:①生产力发展;②经济类型;③人口与劳动力人口的再生产;④自然资源及地理因素;⑤经济发展目标及投资方向;⑥劳动力政策及劳动力管理制度。
  劳动力结构变动的基本趋势,从产业方面看,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乡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工农业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从职业方面看,是体力劳动者向脑力劳动者转化,低层次体力劳动者向高层次体力劳动者转化,低层次脑力劳动者向高层次脑力劳动者转化。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大加速了上述转移和转化过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2: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