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抗原
释义 kangyuan
抗原(卷名:现代医学)
antigen
  能诱发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具有一定化学结构的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多糖、核酸等物质都可作为抗原。在自然界中抗原分布很广,如细菌、病毒、组织细胞、血液、体液等都含有大量的抗原。通过人工方法也可改造或合成抗原,如肽类(见表)。抗原的最重要特性是具有特异性(即专一性)、选择性。例如,抗原甲诱导的免疫反应只针对抗原甲而不针对无关的抗原乙或丙,反之亦然。抗原有较大的分子量,一定的化学结构和物理性状。在体内,抗原可以诱导机体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即诱导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是免疫球蛋白(Ig),它能识别相对应的抗原,并与其特异性结合,在体内中和或排除抗原,保护机体不受异物的侵犯。又能诱导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即诱导 T淋巴细胞产生效应功能,排除抗原。在体外试验中,抗原可以与相对应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引起肉眼可见的现象,如凝集、沉淀等。利用这一原理,可借助已知的抗原鉴定未知的抗体,或借助已知的抗体鉴定未知抗原。在体外试验中,抗原可以刺激培养的T淋巴细胞使之发生功能、形态和结构的改变,据此可在体外判断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绝大多数天然存在的外来抗原进入机体后能诱发特异性的免疫应答,抗原的这种能力称为免疫原性,也叫抗原性。抗原性的强弱指抗原诱发免疫应答能力的大小,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与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物质发生特异结合的能力为免疫反应性或反应原性。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称完全抗原。半抗原,它们不具备免疫原性,单独不能诱导体内免疫应答,但与载体蛋白结合后,即具有免疫原性,半抗原与载体蛋白质结合物刺激机体所产生反应物质能与半抗原特异性结合。半抗原多为小分子物质,如某些化学药物、类脂质等。例如,青霉素是一种半抗原,注射到体内后,可以与人体蛋白质结合成为完全抗原,使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发生变态反应。免疫佐剂是能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的物质。常用的佐剂包括分枝杆菌、短小棒状杆菌、脂多糖、多聚核苷酸、明矾、氢氧化铝、油剂等。佐剂在免疫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如利用动物制备抗体时,将抗原和佐剂一起免疫注射动物,可使抗体效价明显高于单独使用抗原时。在临床上,佐剂可作为免疫增强剂治疗某些疾病。
  抗原的特异性是由抗原分子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决定的。这些决定簇实质上是特殊的化学基团,能够通过其空间构型与相应的抗体或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特异性结合,这种结合类似于钥匙和锁的匹配(图1)。完全抗原的表面有许多抗原决定簇,可分别结合于不同的抗体或抗原受体(图2)。
 


  抗原的种类  比较重要的抗原包括:①自身抗原,自身组织对自身来说通常无抗原性,这可能是由于在胚胎期抗自身成分的免疫活性细胞被杀死或受抑制,造成对自身成分的天然耐受性。在病理情况下,自身隔绝成分如眼晶状体蛋白质、甲状腺球蛋白、脑组织等漏入血流,被免疫活性细胞识别为异物,便可成为自身抗原引起自身免疫病。除此之外,自身成分在烧伤、感染、辐射、化学药物等外因作用下,结构发生改变,也会成为自身抗原,引发自身免疫病。②异种抗原,各种病原微生物均有较强的抗原性,它们带有大量的不同抗原,如细菌有菌体抗原、鞭毛抗原、荚膜抗原等;病毒有表面抗原、核心抗原等,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也可据此用相应的抗体进行微生物的鉴别和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一些微生物抗原可制成疫苗用于预防接种,如伤寒、脊髓灰质炎、乙型肝炎疫苗等。一些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和类毒素可作为抗原制备抗毒素(即抗外毒素的抗体),用于临床治疗,如白喉、破伤风抗毒素等。此外,动物组织器官、血液等对人来说,亦属异种抗原。有一些异种抗原可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也可称为过敏原或变态原,如植物花粉、食物、药品、霉菌、动物皮屑、羽毛、异种血清等,一旦被过敏体质的人摄入,就可诱发变态反应。③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抗原称异型抗原,如某人红细胞的ABO血型对不同血型者是异型抗原,故血型不合会引起输血反应。人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又称人白细胞抗原(HLA)是一切有核细胞,包括白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上的抗原,在同种异体间进行组织或器官移植时,往往由于HLA的不同,出现移植排斥反应。④嗜异性抗原,是不同种属间存在的共同抗原,是由J.福斯曼首先发现,也称为福斯曼氏抗原。豚鼠脏器组织与羊红细胞间有共同抗原;大肠杆菌O86含有人B血型物质;肺炎链球菌14型含A血型物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病症原体与羊红细胞间有共同抗原,等等。某些病原微生物与人体组织有嗜异性抗原,这是引起自身免疫病的原因之一,如溶血性链球菌与肾小球基底膜和心肌组织有共同抗原,故溶血性链球菌可引起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或心肌炎;大肠杆菌O14型的脂多糖与人结肠粘膜有共同抗原,故大肠杆菌O14可能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⑤肿瘤抗原,指肿瘤细胞特有的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的抗原。它与肿瘤的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治疗有密切的关系。肿瘤抗原主要有三大类,即肿瘤胚胎抗原、肿瘤病毒相关抗原和肿瘤特异性抗原。其中对肿瘤胚胎抗原的研究较为深入。正常组织在胚胎期出现的某些抗原、出生后不再出现,但组织癌变后,又在肿瘤细胞重现,这种抗原称肿瘤胚胎抗原。例如原发性肝癌时出现的甲胎蛋白(AFP),结肠癌时出现的癌胚抗原(CEA)等,均属肿瘤胚胎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的胚胎抗原,对早期诊断一些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