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陆隆
释义 dalulong
大陆隆(卷名: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水文科学)
continental rise
  位于大陆坡与深海平原之间的、向海缓斜的巨大楔状沉积体。亦称大陆裙。常由许多海底扇复合、改造而成。大陆隆一辞,是1959年由B.C.希曾等研究北大西洋海底地形时首次提出,并把它作为大陆边缘的组成单元之一。
  大陆隆上部坡度稍陡,下部较缓,约在1/50至1/700之间,平均坡度为0.5°~1°。水深在1500~5000米之间。除有树枝状海底谷及少数海山外,地形起伏和缓。大陆隆主要展布于被动大陆边缘,如: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极洲的大部分周缘地带(见图);沿西太平洋边缘海盆陆侧,如南海海盆的部分边缘也有分布。活动大陆边缘,如太平洋周围的海沟附近,通常缺失陆隆。在有堤坝阻止沉积物向海方搬运的大陆边缘,陆隆也不甚发育。陆隆宽狭不一,约在一百至几百公里,宽者达1000公里以上。其总面积约250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球面积4.8%。


  大陆隆通常位于大洋型或过渡型地壳之上,但组成物质主要源自大陆。沉积物厚2公里以上,粒级多属粘土至细砂,以中粉砂最为典型。沉积物的搬运方式,主要是沿坡而下,另还有沿陆隆而行和垂直下沉。
  沉积物沿坡而下的搬运,由重力驱动,以浊流搬运为主,还有滑塌、砂流及碎屑流等。它们的流速较高,可达200厘米/秒,能将源地及沿途的被蚀物质带到陆隆沉积。浊流沉积物的分选程度中等至差,具有自下向上由粗变细的递变层理,单层厚度大多为几十厘米,因浊流反复活动可形成巨厚的浊流沉积层。
  等深线流沿陆隆而行,它与地球自转有关,由海水温度、盐度差异引起,沿海底等深线连续流动。等深线流遇到大陆边缘或海底高地时,多顺地形轮廓线,沿大陆隆流动。如大西洋有密度较大的底水被驱离南极和北极,在科里奥利力影响下分别沿南、北美洲东岸外向低纬区流动。等深线流流速不高,约20厘米/秒,变动幅度不大,主要搬运粉砂和粘土(偶有细砂),使沿坡而下和垂直下沉的物质发生再搬运,并可产生小至流痕大到波长几千米的底形,构成下部陆隆丘陵;甚至通过再沉积作用形成与等深线流平行延伸的巨大沉积脊。等深线流沉积物粒度细,分选好,有明显纹层,微体生物残骸和植物碎片较少。
  生物源物质和其他细粒碎屑物质自上覆水层缓慢下沉,停积于陆隆表层,为结构均一的沉积。因其为陆源沉积和远洋沉积的混合,故称半远洋沉积。其中陆源沉积有细粒碎屑和生物碎屑,远洋沉积主要是钙质微体生物(颗石藻、有孔虫等)、硅质微体生物(放射虫、硅藻等)残骸和大气尘埃(宇宙尘、火山尘和大陆尘埃)。
  现代大陆隆一般沉积速率约可达每千年 4~10厘米。在更新世,沉速至少增加一倍。与陆架沉积物相比,陆隆沉积物富含长石、云母和泥质,含石英较少。陆隆沉积物在许多方面可与古代复理石沉积相类比。由于陆隆沉积厚度极大,常富含有机质,陆隆沉积体系中的海底扇沉积及与之相连接的海底峡谷沉积可作为烃类迁移通道和储层,显示大陆隆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2: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