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对胡适实用主义的批判
释义 dui Hu Shi shiyongzhuyi de pipan
对胡适实用主义的批判(卷名:哲学)
criticism of the pragmatic doctrines of Hu Shi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哲学战线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斗争。
  胡适是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主要传播者。他的实用主义思想及其研究方法,对学术界颇有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中国哲学界就注意到对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批判。1951年,陈元晖在《新建设》杂志上发表了《实用主义批判》一文。1954年三联书店出版了陈元晖的专著《实用主义批判》。 1954年 10月在全国文化界广泛地开展关于《红楼梦》研究中的某些观点的讨论后,从同年12月开始,首都文化学术界针对胡适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批判。12月29日,首都文化学术界召开了 “胡适哲学思想批判” 的第一次讨论会。郭沫若在会上讲了话,指出批判胡适的思想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战斗任务。会议主要根据艾思奇的论文《批判胡适的实用主义》进行讨论,集中批判了胡适的哲学思想。上海等市也相继召开了“胡适哲学思想批判”的讨论会。对胡适实用主义哲学的批判,首先集中揭露他宣扬的“实验主义”即实用主义哲学的主观唯心主义实质。其次,深入地揭露他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和方法论,批判他的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对他的哲学史研究也进行了批判。
  在全国开展对胡适哲学思想的批判中,出版了许多专著,其中有:李达的《实用主义──帝国主义的御用哲学》、马特的《实用主义──最腐朽、最反动的主观唯心主义》、陈元晖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批判》、朱智贤的《批判实用主义者杜威在心理学方面的反动观点》、陈鹤琴的《批判杜威反动教育学的哲学基础》等。另外还发表了许多批判文章,如:胡绳的《论胡适派腐朽的资产阶级人生观》、金岳霖的《批判实用主义者的世界观》、范文澜的《看看胡适的“历史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等。
  由于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曾经渗透到文学、历史学、教育学、语言学,以至自然科学等许多研究领域,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对抗。因此,这场思想批判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清除资产阶级实用主义在中国学术文化界的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5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