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悲剧
释义 beiju
悲剧(卷名:戏剧)
tragedy
  戏剧主要体裁之一。渊源于古希腊,由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在悲剧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遭受挫折,受尽磨难,甚至失败丧命,但其合理的意愿、动机、理想、激情预示着胜利、成功的到来。悲剧撼人心魄的力量来自悲剧主人公人格的深化。
  悲剧的类型  在戏剧史上,悲剧的题材经历了一个由窄而宽的发展过程,人物性格也由单纯趋向复杂,描写则由外在矛盾伸向内在矛盾。古典主义时期以前,悲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民族史诗,主人公只有超人的神祇、高贵血统的王公贵族才有资格担当。一般说来,那时的人们崇尚英雄悲剧,侧重从国家生活、宗教生活、伦理生活中撷取惊心动魄的场景,表现激烈的感情、崇高的思想、伟大的人格、不朽的精神。随着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下层人民苦难的生活才成为悲剧的表现对象。到了近代,悲剧愈益面向现实的、平静的、日常的生活,重视表现人的内在精神活动。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4种类型。
  ①  英雄悲剧。这类悲剧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悲剧双方往往是不同阶级、不同政治力量的代表,正义与邪恶势力营垒分明。悲剧主人公一般禀赋高贵,具有崇高的品质,肩负着不寻常的使命,忠实于自己的公民职责,将国家、阶级、民族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为此不惜牺牲爱情、亲人和生命。如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主人公盗天火给人间,勇敢地反抗众神之父宙斯。法国古典主义剧作家P.高乃依、德国剧作家J.C.F.席勒的悲剧,也多数属于“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悲剧。J.拉辛与 J.W.von歌德等也创作过此类悲剧。中国古典戏曲《清忠谱》、《赵氏孤儿》等也可归属于英雄悲剧。
  ②  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族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矛盾冲突。古希腊悲剧《复仇神》、《厄勒克特拉》、《美狄亚》、《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都是这类悲剧。此外很多表现爱情悲欢离合的悲剧也近似于“家庭悲剧”,象W.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拉辛的《菲德拉》、中国戏曲《牡丹亭》、《梁山伯与祝英台》及曹禺的话剧《雷雨》等。这种类型的悲剧不同于英雄悲剧,它不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而是在社会政治风云变幻的背景之前,透过家庭关系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展现出时代的种种矛盾。
  ③  表现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即“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现代剧作家往往把平凡的“小人物”作为悲剧的主人公,与他们相对立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E.奥尼尔的《安娜·克里斯蒂》中的年轻水手、老水手及他的女儿,各自怀着平凡而合理的渴求,但严酷的现实所加给他们的却是深重的精神苦难。《天边外》则把一个理想主义者置于卑琐的现实环境中,表现他肉体的毁灭和精神的解脱。A.米勒的《推销员之死》,表现了一个老推销员所信奉的价值观念的破灭。E.奥尼尔的悲剧观念可以表明这类悲剧的实质。在他看来,一个只追求轻而易举的成就、安于现状的人,没有真正的价值,悲剧性就在于人在永不满足的、不能实现的追求中找到自我;悲剧能使人在精神上变得高尚,使他们从日常生活的琐碎贪求中解放出来。
  ④  最后一种类型的悲剧,其所表现的矛盾冲突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生活,表达了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并力图认识、掌握、驽驭自然、社会及人自身,展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这种类型的悲剧实际上是必然与自由的悲剧冲突。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就是这种悲剧。所谓“命运”,不过是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及自然与社会的法则,即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限定。《俄狄浦斯王》便是一部人与命运抗争的悲剧,尽管悲剧主人公最终亦未摆脱命运的罗网,但他却在不妥协的抗争中获得了自身的价值。歌德的《浮士德》通过悲剧主人公探讨着人生的目的。浮士德几乎把人生的一切苦果与美酒都尝过,终于发现官能的享受、知识的追求以及科学、艺术、爱情的甘甜都是有限的;唯有亿万人民永不衰竭的热情,永不停息的创造,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才是人生最伟大的目标。在这里,个人找到了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类同一的永恒价值。当代有些剧作家从人在荒诞的世界中的尴尬处境寻找悲剧题材,借以表现人们对失去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渴求。E.尤内斯库的《椅子》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真实的可悲境遇:人的地位被越来越多的“物”取代了,而人却被降到了物的地位。S.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再现了现代西方人的一种悲剧意绪: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都在逐步实现,但人们又普遍感到还有更重要的未能得到,它是什么?它在哪里?不知道。剧中人物在光秃如沙漠的舞台上欲生不能,求死不得,做着一连串莫明其妙的动作,讲着不知所云的话语,在等待着“戈多”。然而戈多没有来,也不知何时能来?更不知戈多为谁?但必须等待下去。在这类悲剧中,悲剧人物的对面是异己的自然力、社会力,人就是与这些无形而又不存在的力量顽强斗争着。必然与自由的矛盾冲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深层次的矛盾冲突。实际上,前3类悲剧冲突归根结柢也都表现着必然与自由的斗争,只不过是在特定的领域中进行的。
  悲剧的实质  无论“英雄悲剧”、“家庭悲剧”,还是“小人物悲剧”,都要探索到人类本质力量这一人生最深的底蕴。人们意识到的与意识不到的要求、欲望、情感、意志、思维、兴致等等,都是历史的产物,是文化对人的生成。悲剧性的矛盾体现了人的内在生命运动的无比丰富性与独特性。然而,悲剧人物又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自我的意愿。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与其说颤栗于人的罪恶,莫如说震慑于人自身那超越个人意志所能遏制的力量,诸如野心权势欲、金钱欲、复仇欲、嫉妒、爱情、情欲等等,这些欲望强大到足以创造一切和毁灭一切。人类的分裂冲突,与其说是人与外在世界的搏斗,莫如说是人与自己内在的本质力量在搏斗,是人自身的分裂与对立。理性带给人新的觉醒,而高度理性的哈姆雷特却由此使自己刚毅的性格蒙上了犹豫的阴影,精神上不懈的追索使得行动变成苍白,自觉到行动的有限和目标的无限之后,痛苦便永远无法排遣地萦绕在心头。人是由自己创造的,人也就被自己所毁灭,不论战胜或毁灭,均来自于人自身内在的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力量,使得我们将自己意识到的或意识不到的欲望、情感、意志、思维、行动、命运都提升到人类自我创造的历史行程当中去,从而获得发展与完善自我,确证自身的解放之感,获得要求有一个合理的社会环境的自觉意识。
  别林斯基认为,悲剧的因素存在于现实中,所谓生活的肯定中;悲剧的世界是人类热情和意志无限的世界。黑格尔强调,悲剧必须显示出伦理实体性的因素,悲剧的矛盾双方都要有伦理的辩护理由,它们应体现为不同的伦理力量。他所说的“伦理性的实体”,作为一个具体的统一体,“是由各种不同的关系和力量所形成的整体”,实则指人类现实社会。而伦理力量存在于国家生活中、家庭生活中、宗教生活中,体现着现实关系、自然意愿与道德法则,诸如公民义务、职责、统治者的意志、亲属之爱等等,它们对“现实生活利益和关系积极参与和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说,悲剧矛盾深深植根于历史的必然性之中。然而,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正是在个人活动与历史的相互关系的历史观的基点上,恩格斯提出了那个著名的悲剧定义:“历史必然的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冲突。”在他们看来,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各个人的意志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这样的一幅历史图景,最易在悲剧中清楚地向人们展示出来。《安提戈涅》如此,《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同样如此。安提戈涅为尽手足之情献出生命,可是克里翁由于自己的专横残暴,同样遭到始料不及的惩罚,儿子、王后相继自杀身亡。《哈姆雷特》最终的结局,既非哈姆雷特的意愿,也非克劳迪斯的本意,他们都按照自己所处的地位、对事物的理解和要求行动着,每个人的行动必定与另一个人的行动发生冲撞,而每个人的行动的结果都背逆了他的愿望。雷欧提斯要为父亲和妹妹报仇,反倒成了国王阴谋中的凶手,而国王为此也断送了王后与自己。悲剧双方都有伦理的辩护理由,并不等于说他们必定都是合理的,对历史的合力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在这里,不能用“善”与“恶”、“有罪”与“无罪”去理解悲剧冲突,使之庸俗化。


  悲剧人物  悲剧人物,无论是埃斯库罗斯塑造的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还是像莎士比亚塑造的哈姆雷特、麦克白、李尔、奥赛罗,抑或像《等待戈多》中表现出来的现代西方社会的悲剧意绪,均体现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悲剧所给予人的惊魂动魄的感受,并不在乎它向人们展示的不可抗拒的矛盾法则以及那些摧残人、拨弄人的来自自然、社会的强大力量;悲剧打动人心的力量来自人自身,来自主人公不甘心于命运的安排,并以有限的力量向强大的环境所做的抗争。他们虽处逆境,却并不一味地哀怨、叹息、乞怜、束手待毙、无所作为。相反,悲剧人物偏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按照自己对生活的要求和愿望去奋争。那位古希腊著名的俄狄浦斯王,虽难逃厄运的支配,弑父娶母,但他的一生,始终执着于自己神圣的责任和使命。这些人物都是自己选择自己的行动,以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命运。阿基琉斯丝毫不为母亲的警告所动,在他看来,荣誉高于生命,毅然投入战争。赫克托耳明知战斗万难取胜,但他既不开门降敌,也不怯阵逃遁,而是在父母妻儿的哀痛哭泣声中,面对死亡,与阿基琉斯决一死战。《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公孙杵臼,《清忠谱》中的周顺昌等五义士,都是这样的悲剧英雄。安提戈涅尽管惋惜自己青春年华,留恋美好的人生欢乐,但她自由地做出了她认为应该做的事,死而无憾。与安提戈涅相比,窦娥生前没有来得及做自己想做的事,她的勇气、胆识毫不逊色于安提戈涅。然而,黑暗的现实打碎了窦娥幻想的同时,也扼杀了她任何行动的可能。关汉卿并没有让天地由于证实窦娥的冤枉,从而代替了窦娥个人的复仇行动。天地也救不了她,伸冤报仇的任务还得靠窦娥死后的鬼魂去完成。窦娥死后的复仇,实际上是她性格发展的必然行动。
  在所有的悲剧中,人的自觉的意志、自觉的行动在英雄悲剧中表现得最强烈鲜明、显而易见。其实,这是一切悲剧人物的本质特征,甚至那些挣扎于死亡线上的孤苦无助的可怜的人们,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悲惨的处境,力图摆脱、改变自己的命运时,也就成为悲剧人物。《安娜·克里斯蒂》中的女主人公,虽沦落风尘,受尽侮辱,却追寻着独立的人格、真正的爱情并与命运苦斗。《天边外》中的罗伯特身居偏僻的农庄,为了虚幻的爱情放弃了出海追寻理想的机会,而农庄的狭小的围墙却把他毁掉了。
  悲剧人物总是热烈地永不停顿地向宇庙、向自己的灵魂探索和查问,他不会漠然无视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矛盾。他或者去思考,或者去表示自己的爱憎,或者付诸行动,他总要对自己的命运负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俄狄浦斯王自己刺瞎了自己的眼睛;奥赛罗一旦发现自己的轻率所酿成的大错,便毅然自杀,以惩罚自己。
  在艺术中,人类的历史、命运,都是经过由单个人的悲欢离合穷途显达显示出来的,人生的种种价值,散射、汇聚在个性中,从心灵深处辉映出斑斓错杂的光芒。人类总体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方式,要由每一个单个人凭借自己有限的一生去体现,这样就呈现出变化万千的纷繁景象。较之人类生命,个人的生活如此有限,个人的生命如此短促,即使在通往成功、荣耀、真理的途程中,也遍布荆棘与险阻。悲剧最能表现矛盾斗争的内在生命运动,从有限的个人窥见那无限的光辉的宇庙苍穹,以个人渺小的力量体现出人类的无坚不摧的伟大。在这个意义上,悲剧不愧“是戏剧诗的最高阶段和冠冕”。悲剧是人类精神极致的艺术丰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4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