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荔人
释义 Daliren
大荔人(卷名:考古学)
  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智人化石。发现于陕西省大荔县解放村附近的洛河第三阶地砂砾层之中。1978和1980年两次发掘。同出的有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大约距今10余万年。
  人类化石   大荔人化石为一不足30岁的男性头骨,基本保存完好,但没有下颌骨伴存。头顶相当低矮,前额扁平;眉嵴粗壮,甚至超过北京人;眉嵴上方有一条横沟,沟两端的脑颅前部向内侧缩窄;骨壁很厚,与北京人相近。这些表现出直立人的原始性。但吻部不甚前突,颧弓细弱,颅骨最宽处不接近颅底而在颞骨鳞部后上部,颞骨鳞部不呈三角形,而呈圆鳞状,这些又都是智人的进步特征。脑量估计为1120毫升,比北京人的平均值稍大。总的来说,体质特征介于直立人和早期智人之间。大荔人头骨面部的一些特点与现代黄种人比较接近,而与欧洲及西亚的早期智人类型相距较远。如颧骨较朝前使面部显得扁平,鼻梁不高,鼻根处凹陷不深,额骨正中有一条矢状隆起,顶骨和枕骨之间夹着一块小的三角形的“印加骨”。印加骨在属于黄种人一支的南美洲印加人中出现率特别高,在北京人中也较多见。因此,大荔人代表智人的一个新的亚种(Homo sapiens daliensis)。
  文化遗物  与大荔人同出的石制品约500多件,大多数是石片和石核,石器约占30%。石制品较小,长度一般不超过 4厘米,重量小于20克。原料多为采自当地砂砾层中的石英岩和燧石。打片方法以锤击法为主,偶尔用砸击法。用锤击法生产石片后留下来的石核,一般较厚,形制不规整,多自然台面。石核厚度大,表明其利用率不高。石片多不甚规整,也表明了打制技术的原始性。
  大荔人的工具主要是石片石器,用石块、小砾石和石核做的也占一定的比例。石器以刮削器为主,尤以凹刃刮削器数量为多。其次是尖状器,还有少量的雕刻器和石锥,但未发现盘状刮削器、砍斫器和石球。大荔人用锤击法修理石器,多向背面加工。修理工作相当粗糙,刃缘曲折,刃口不齐,钝锐均有。单刃石器多于复刃石器,单刃石器的刃口多在毛坯左侧。大荔人的石器在类型和修理方法上与北京人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表明二者关系密切。
  生活环境   与大荔人伴生的动物化石有古菱齿象、肿骨大角鹿、鸵鸟等10余种。发现的植物孢粉不多,有篙、菊、藜等草本植物,松、柏、云杉等针叶树种,而没有发现阔叶树种。这表明当时的气候不象北京人时期那样温暖而湿润。
  参考书目
 吴新智:陕西大荔县发现的早期智人古老类型的—个完好头骨,《中国科学》1981年2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