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电视标准 |
释义 | diɑnshi biɑozhun 电视标准(卷名:新闻 出版) television standard 对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及各项技术指标的规定,包括黑白电视体制、彩色电视制式和频道划分。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广播组织,都制订或选定自己国家的电视标准。电视体制主要是指扫描方式、每帧行数、行频、场频、帧频、视频带宽、频道宽度、图像和伴音载频差及它们的调制方式等。1937年英国广播公司研究成功实用的黑白电视系统,首先在世界上播送黑白电视节目。以后,联邦德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也在英国的黑白电视基础上研究发展,开始黑白电视广播,并且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黑白电视体制。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已经认可的世界各国不同的黑白电视体制共有12种,它们的代号为 A、M、B、H、I、D、K、G、L、N、C和 E。其中A、C、E已过时, B、G只是频道宽度相差 1兆赫。D、K 完全一样,只是分别用于VHF和UHF波段。就每帧行数和场频来说,现行体制主要有525行/60场和625行/50场两种。 彩色电视是在黑白电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要求电视台播送彩色电视节目时黑白接收机能够很好收看,播送黑白节目时彩色电视机也能很好收看,叫做彩色电视与黑白电视相互兼容。为了兼容,彩色电视的体制应与黑白电视的体制一致。兼容制彩色电视中色度信号的编码有不同的方法,因而形成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 根据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的建议,世界上共有三大彩色电视制式:美国国家电视制式委员会于1953年11月提出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制──半行频偏置的正交平衡调幅制。这种制式的接收机解码电路比较简单,但对相位畸变比较敏感,因此传输设备的相位特性要求比较严格。1956年,法国提出了SECAM(Sequentiel Couleur à Mémoire) (塞康)制──逐行轮换调频制。它与NTSC制有完全不同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在克服相位畸变的敏感性方面取得显著效果,但同时也产生了在高饱和度彩色垂直过渡处产生闪烁现象和与黑白电视兼容较差的缺点。1960年联邦德国提出了PAL(Phase Alternation Line-by-line)(帕尔)制──四分之一行频偏置的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它是NTSC制式的改进型,能较好地克服相位畸变的敏感性,解码电路比较复杂,接收机造价稍高些。50年代末60年代初,继NTSC制式以后提出的新制式有不少种,但比较成熟的只有上述SECAM和PAL两种。 世界无线电行政会议对电视频道的划分有统一规定,它包括波段、频道及其频率范围。波段一共分 5个,频道已划分到了83个。中国的频道划分符合国际规定,标准是:甚高频 (VHF)Ⅰ波段为1~5频道、48.5~92兆赫,Ⅲ波段为6~12频道、167~223兆赫;特高频(UHF)Ⅳ波段为13~24频道、470~566兆赫,Ⅴ波段为25~68频道、606 ~958兆赫。中国将Ⅱ波段87.5~108兆赫用于调频广播。 彩色电视机在哪个国家使用必须符合那个国家的黑白体制、彩色制式及其频道划分,还要注意电源标准(因为有110伏/60赫、220伏/50赫的区别),这样才能保证接收机安全可靠地接收到良好的彩色图像和伴音。 中国的黑白电视广播开始于1958年,并同时生产出黑白电视接收机,所采用的黑白电视体制为CCIR-D制。彩色电视广播开始于1973年,1975年开始生产彩色电视接收机,所采用的彩色电视体制和制式为CCIR-D/PAL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