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地方材料墙 |
释义 | difang cailiao qiang 地方材料墙(卷名:建筑 园林 城市规划) wall with in digenous material 利用当地容易获得的建筑材料所筑的墙。这种墙就地取材,施工简易,造价低廉,且在建筑造型上具有地方风格;但大多强度低,稳定性差,不能耐久,一般只作为建造单层或低层房屋之用。地方材料墙按材料大致分为三类:以粘土为原料的土质墙,以石材为原料的石材墙,以竹或木为原料的竹木墙。 土质墙 有土坯墙、夯土墙、三合土墙、插泥墙等。 土坯墙 多为非承重墙或作低层房屋承重墙。土坯块有干、湿两种制作方法,都经炼泥(筛选、加水拌和)、压实(干法为打夯)、脱模、晾干等工序,也可掺入短草段以增加强度。如加 5%的水泥可耐雨水冲刷。土坯块一般长300~400毫米,宽约180毫米,湿法制作的厚约60~100毫米,干法制作的厚100毫米以上。土坯可平砌或侧砌,用粘土浆粘结。土坯墙一般厚300~400毫米,寒冷地区可加厚至 600毫米。土坯墙的基础和勒脚一般用毛石或砖砌筑,缺石地区也有用2∶8或3∶7的灰土砌筑。 夯土墙 借助模板夯筑而成,又称土筑墙或版筑墙,俗称干打垒。所用材料有素土(粘土或砂质粘土)及加掺合料(碎石、砂和石屑等)的两种,而以半风化天然掺杂有细石屑的砂质粘土为最佳。墙身厚度为350~500毫米左右,一般为等截面,有的地区也采用上薄下厚的变截面形式。夯土承重墙可加竹、苇或木条作筋,版筑时设置于夯层之间。基础勒脚的作法同土坯墙。门窗洞口可预留,一般是将洞口上木过梁夯入墙内,夯成墙后再挖出门窗洞口(见土作)。在粘土中加入其他材料,如石灰、砂等筑成的夯土墙称为三合土墙。 插泥墙 在粘土中加15~20%草节(长100~300毫米),拌合成稠泥浆,然后将泥浆用插齿插垛成墙。 石材墙 有料石墙、毛石墙、片石墙、卵石墙、统砂石墙等。 料石墙 用加工成方整规则的石料砌筑而成,可作为承重墙。一般石料规格是高、宽各约 300~500毫米,长700~1200毫米。用石灰砂浆或糯米浆砌筑,要求错缝。在墙的连接处(转角及内外墙)或砌较厚墙体时,加鸠形铁(铸铁块)拉结。门窗洞口处可用石料砌成过梁或拱券。石墙表面可打凿平整,或加工成各种纹路、凸面等。 毛石墙 用形状不规整的石块砌筑的墙体(图1)。石料尺度约300毫米或再大些,砌筑时应大小搭配,垫塞平稳,以提高砌体的稳定性。毛石墙厚度一般为400毫米以上,常用石灰或水泥砂浆砌筑,简易的,也可干砌或灰泥砌筑。墙表面灰缝常加以勾勒,门窗上部需用整块长条石料作过梁或用较规则石料砌成拱券。毛石墙可作承重墙、围护墙以及勒脚和基础等。 片石墙 用石板或大致有两个平行面形状不规整的片石砌筑的墙体(图2),片石厚度约为50~150毫米,砌筑时应分层错缝,内外搭接。片石墙厚度约在300毫米以上,常用干砌内部抹灰,也可用灰泥、石灰或水泥砂浆砌筑,外部勾缝。门窗洞上部需用木或条石过梁。片石墙作承重墙及外围护墙。 卵石墙 一般选用长度为150~200毫米左右呈条形的卵石,用石灰砂浆(加细炭灰)斜砌,上下两层使呈人字纹,墙厚350毫米,转角处用部分较方整的块石(图3)。这种墙一般作非承重围护墙或低层房屋承重墙。 统砂石墙 在河床中选用天然级配的砂卵石(卵石含量不低于30%),称为统砂。以水泥、石灰、煤灰、统砂按1∶8∶8∶32比例拌和均匀后,倒入模板内捣制成墙厚约350毫米,可作低层房屋的承重墙。 竹木墙 竹墙和木墙的统称。 竹墙 竹墙用竹篱、竹笆或竹片作成,有墁灰竹墙和清水竹墙两种。两者都要先用毛竹(或木材)作成立柱加横筋的构架。墁灰竹墙用竹片在构架上编成竹篱后再墁灰泥。清水竹墙则用竹片或整根淡竹依次编嵌于构架上而成,又称篱笆墙,也可在篱笆内墁灰泥。此外,还有在构架上钉竹席成墙的作法。竹墙多为非承重墙,有的可利用它的构架承重。 木墙 有原木搭垒墙、木拼板墙和木鱼鳞板墙等。森林地区常用原木经简单加工搭垒成原木井幹墙(图4);用木板企口垂直钉固于木横筋上的为木拼板墙;用木板水平方向上下层层搭接,钉固于木立筋上的为木鱼鳞板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