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报告文学
释义 bɑogɑo wenxue
报告文学(卷名:新闻 出版)
reportage
  兼有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新闻体裁。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德国、俄国、美国的一些进步作家取材于现实生活所写的旅行记作品,已具有报告文学的特点。无产阶级早期的报告文学作品出现于19世纪中叶巴黎公社期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报告文学进入成熟时期。美国记者J.里德描绘十月革命的长篇报告文学《震撼世界的十天》,是当时的名著。M.高尔基创作《列宁》 等报告文学作品, 主编报告文学集《世界的一日》,并且写了关于报告文学的论文,推动了国际报告文学的发展。
  在中国,报告文学的写作萌芽于五四运动时期。20世纪20年代初周恩来写的 《旅欧通讯》 ,瞿秋白写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1925年茅盾、叶圣陶、郑振铎等写的关于“五卅”运动的报道,已具备报告文学的特点。“报告文学”这一概念,在30年代被正式应用。1936年夏衍写的《包身工》和宋之的写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两篇报告文学的发表,茅盾主编的报告文学集《中国的一日》的出版,树立了报告文学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融新闻性和文学性于一炉,是报告文学的特征。它要求运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形象化的文学手法,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所关心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真实性是报告文学的创作原则,通过准确的事实和描绘真实,实现报告文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不允许虚构人物和情节。有的报告文学还具有鲜明的政论色彩,作者在形象地描绘真人真事的同时,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歌颂或暴露。可以夹叙夹议,以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加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