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带鱼 |
释义 | daiyu 带鱼(卷名:农业) Trichiurus lepturus 硬骨鱼纲鲈形目(Perciformes)带鱼科 (Trichuri-dae)带鱼属。中国北方称刀鱼, 南方亦称白带鱼、牙带鱼。中国近海重要经济鱼类。 形态 体型延长而侧扁,尾部逐渐变细呈鞭状。全长约为肛长的2.5~3倍。两颌牙锐利,大小不一,肛长300毫米以上的大型个体上、 下颌前端分别具2~1对钩状大牙,上、下颌两侧亦普遍出现钩状牙。外海特大个体肛长可达900毫米,重8000克。背鳍甚长,具131~148根软条,臀鳍仅棘尖稍露出于皮肤,第1鳍棘不发达。胸鳍具10~12根软条,腹鳍、尾鳍完全退化。全体光滑无鳞。体呈银白色,背鳍与胸鳍浅灰色,鳍膜上布有小黑点,尾鞭呈黑色。(见彩图) 分布和种群 带鱼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温暖海区,中国近海均有分布。东海带鱼的数量大于世界任何其他海区。据初步调查,中国近海的带鱼可分为黄、渤海,东海-粤东,粤西,北部湾近岸和北部湾外海等5个种群,其中前2个和后3个又各具较为相似的形态与计数特征。 生物学特性 带鱼常成群栖息于近海较深的泥质海底,其越冬场水深约为60~100米。黄、东海带鱼主要在济州岛西方至东海近海的弧形地带越冬,春夏季分别向海州湾、乳山、渤海沿海、朝鲜西南沿海和鱼山、舟山近海作产卵洄游,至较浅海区或近岸产卵。该鱼还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习性,多数时间为昼伏夜浮,有时则为昼浮夜伏,因季节和海区的不同而异。广食性,凶猛,除产卵和越冬期间摄食量较低外,其他时间几乎都能进行强烈的摄食活动。饵料种类则随体长的增大而有明显的转换现象。 一般肛长在200毫米以下的个体主要食中小型甲壳类;200~300毫米的个体主要食中型甲壳类;300毫米以上的个体则主食鱼类或同种幼鱼,尤以6~7月份为多见。 带鱼的产卵场广,产卵期长。东海鱼群的产卵期几乎长达10个月,但以4~6月份为盛期。产卵适温约为17~23℃。个体怀卵量1~40余万粒,随体重而异。卵分几批排出,产卵活动与月龄的关系不大。卵分离、浮性,多浮于中上水层,卵径约1.4~2.2毫米,略带紫铜色,油球1个,油球径约为0.4~0.5毫米,呈浅粉红色。在20℃的水温下,孵化时间约为3.5天。初孵仔鱼全长约为5毫米。10毫米时以后尾部才逐渐延长。7~8毫米时背鳍前方生有3个具锯缘的棘,后渐退化,至20毫米时与软条已难于区别。臀鳍开始时前方亦有1个具锯缘的刺,后与臀鳍的其他棘全部逐渐埋入皮下。至仔鱼后期,即逐步扩散至海水的上、下层。早期幼鱼一般分布于近岸浅水区,8月份以后逐步离开。 带鱼生长迅速。1冬龄鱼平均肛长即可达到180~190毫米,重90~110克,年轮的形成时间在冬春季,晚生群的第一轮距明显小于早生群。2冬龄鱼肛长即可到达280~290毫米,重300余克,年轮的形成时间在春夏季。近海最大个体的肛长约为500毫米,最大年龄为7龄。东海带鱼的性成熟比黄、渤海的早, 1龄鱼即可大部到达性成熟。 生产 带鱼主要用机动渔船拖网捕捞,也有用各类有囊围网、钓钩和大型张网捕捞的。秋末带鱼开始作越冬洄游时,鱼体肥壮,至冬季可形成很大的渔汛。冬汛期间常有西北大风,之后浅海海水变浑,迫使鱼群集中上浮于海水的中上层,这时有囊围网可日夜连续进行捕捞作业。 带鱼肉细嫩,清蒸煮食或制成五香鱼罐头,都别具风味。腌带鱼更是传统的副食品。带鱼皮肤上的虹彩细胞还可作为装饰品的银色涂料和多种医药原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