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早期社会化
释义 zɑoqi shehuihuɑ
早期社会化(卷名:社会学)
early stage socialization
  人的社会化的初级阶段。指儿童与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人一生社会化的基础。中国古代的“孟母三迁”,美国现代的黑人孩子与白人孩子同校教育的实验,说明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阶段的社会化,以及社会环境的重大作用。
  儿童时期的社会化  儿童时期包括新生儿到 3岁的婴儿期,3~6、7岁的幼儿期,以及 6、7~11、12岁的学龄初期。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家庭、邻里、幼儿园与小学的生活环境与教育方式,使儿童初步学习口头与书面语言,由第一信号系统的无条件反射作用到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作用,获得接受社会化的基本条件,掌握社会的初级知识。在家庭与邻里中通过亲戚与朋友的关系,初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培养起自立性。在幼儿园,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小朋友群体的游戏等活动,发展首创性,克服内疚感。孩子从家庭、邻里、幼儿园进入小学,是社会化中一次较大的质变过程:从比较涣散的家庭邻里、幼儿园教育,转变为有目的、有系统、组织性较强、制约性较大的学校教育为主导的社会化。这一阶段注重对儿童进行初步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的系统教育;训练儿童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化,再向更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促使儿童参加范围更大的集体生活,接受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集体观念的熏陶,培养勤奋、进取的品格,发展独立人格,增强集体感等等。
  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早期社会化的完成阶段,是能否成为一个社会合格成员的关键时期。包括从11、12~14、15岁的少年期与14、15~20岁左右的青年期。在少年期,大脑发育基本健全,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及周围世界开始有了一般的看法。这是形成世界观的萌芽时期。他们对周围事物、人们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还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因此社会化宜采用具体生动的教育方式实施。青年期,是人的成长在生理与心理方面达到成熟的时期。一些心理学家把人的青年期称为“第二次诞生”,或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意指人的第一次诞生是人生下来后脱离母体;第二次诞生是脱离各方面的监护,自己能够独立自主地跨入社会生活;心理上的断乳,是指心理脱离母体而完全独立。在此期间,社会化的内容和重心,开始转向对各种社会角色的认识、选择自己未来社会角色的阶段。有些人因各种原因在这一阶段中断学校学习,步入社会,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个人生活的范围扩展到广阔的社会领域,思想观念趋于稳定,个性接近定型,世界观初步形成。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