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小肠
释义 xiaochang
小肠(卷名:中国传统医学)
Small Intestine
  位于腹腔内的人体器官之一。上连幽门与胃相通,下接阑门与大肠相连,是一个外形呈环回叠积状的相当长的管道。主受盛化物,分别清浊。与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其经脉与心相连,故小肠与心为表里关系。通过经脉循行,又与小指尺侧端、上肢外侧后缘、肩胛部、颈侧、下颌角、颊部、颧部、两眼角、目下眶、耳中等部位相连,小肠有病变时往往会在这些部位上有所反映。
  主要生理功能 小肠的功能是主受盛化物,分别清浊。受盛是指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具有盛器的作用。化物是指对饮食物进行消化,进一步分解成两部分:一为清的部分,即水谷精微,具有营养人体的作用,经小肠吸收为人体所用,并通过脾转输到全身;一为浊的部分,即食物残渣及无用的水液,前者通过阑门下注于大肠,后者渗入膀胱。小肠这种泌别清浊的功能,可以使水谷精微得以化生和吸收,可使二便调畅。
  小肠与心、脾、胃的关系较为密切。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相互络属,表里相关。在生理上,心阳温煦,有助于小肠发挥受盛化物、分别清浊的功能;小肠泌汁生化气血以养心,也有助于心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病理方面,如心火炽盛,往往通过经脉下移于小肠,影响小肠分别清浊的功能,或小肠有实热,循经上炎及心,即所谓心移热于小肠和脏腑同病。小肠与脾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小肠上连胃腑而下接大肠,其分别清浊功能须赖脾胃的正常升降方能完成。
  病证及其诊治 小肠之病,主要表现在分别清浊功能的异常,有大小便改变,腹痛,肠鸣,泄泻,尿少或赤涩等。如寒邪内积,阳气不通,气血阻滞,或风寒直中厥阴,寒滞肝脉,皆可引起小肠气滞,出现小腹暴急疼痛、牵及睾丸,或上下窜痛、四肢逆冷等症。如肾阳不足,命火衰微,小肠失却温煦,或寒邪内侵,中阳受损,致小肠虚寒,分别清浊功能异常,水谷不化,出现小腹隐隐或绵绵作痛、喜温喜按、大便溏泄或完谷不化、小便频数清长等症。如湿热蕴结小肠,或心火下移小肠,影响小肠分别清浊的功能,则出现小便赤涩热痛等症。
  诊断小肠病变,主要依据其临床症状分析,有时在其经脉循行的体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结节、皮疹、色泽改变等现象,可协助诊断。其治疗宜针对其寒热虚实情况,气滞者行气,虚寒者温通,实热者清泄。但须注意,小肠病变与脾、胃、心、肝、肾等脏器均有关。故气滞者,行气而不忘舒肝;虚寒者,温通而不忘补脾肾;实热者,清泄而不忘降心火,这样才能药证相符。
  小肠与大肠、脾、胃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排泄糟粕的重要器官。因而小肠在养生保健方面的注意事宜,大致与脾胃相同,主要从饮食物上进行调理,以保持小肠正常的分别清浊的功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