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沙可夫 |
释义 | Sha Kefu 沙可夫(1903~1961)(卷名:戏剧) ![]() 沙可夫在中央苏区时起,就是革命艺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在延安筹建鲁艺时,对办学方针、教学计划、组织创作和演出活动等,都卓有贡献。50年代,为建设正规化的戏剧教育,为培养专门戏剧人才开拓了道路。 ![]() 沙可夫创作的剧本有:《明天》(1928)、《北宁铁路的退兵》(1932)、《三八纪念》、《我──红军》、《我们自己的事》(1933)、《武装起来》(1934)、《广州暴动》、《血祭上海》(1937)、《谁的罪恶》、《团圆》(1938)等。《我──红军》是集体讨论,由沙可夫执笔创作的多幕剧。《团圆》以“七七”事变为背景,通过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同抗日的精神。 沙可夫的译著有:А.С.普希金的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小说《埃及之夜》,М.高尔基的小说《意大利童话》,莫里哀的戏剧名著《伪善者》,以及《论莎士比亚及其遗产》、《莎士比亚的故乡》、《杜勃洛柳蒲夫传略》、《批评家杜勃洛柳蒲夫》、《艺术家与艺术科学》、《丹钦科与青年戏剧工作者谈话》、《苏维埃戏剧创作的道路》等理论著作。 沙可夫生前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届委员、秘书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理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