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垄作
释义 longzuo
垄作(卷名:农业)
ridge culture
  在高于地面的土上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垄作在中国始见于西周,战国时已盛行于北方,气候冷凉、春季易旱、夏季易涝地区采用较普遍。今中国华北、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多用于栽培玉米、高粱、甜菜等旱地作物,其他地区主要用于栽培甘薯、马铃薯等薯芋类作物。
  特点   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呈波状起伏。比平作有不少优点:①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②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增加约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昼间土温可比平地增高约2~3℃,夜间散热快,土温低于平地。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③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溉以免受旱。种植薯类时因垄作的土壤含水量少于平作,有利薯块膨大。④垄台能阻风和降低风速;被风吹起的土粒落入邻近垄沟,可减少风蚀。植株基部培土较高,可防倒伏。⑤有利集中施肥,可节约肥。
  垄的构筑   垄的高低、垄距、垄向因作物种类、土质、气候条件和地势等而异。垄的横断面近似等腰梯形。中国东北地区的方头垄,垄台高约16~20厘米,垄距一般为60~70厘米。垄距过大,不能合理密植;垄过小则不耐干旱、涝害,而且易被冲刷。在甘薯栽培中有大垄、小垄之别。大垄一般垄台高30~36厘米,垄距80~100厘米,应用较普遍;小垄一般垄台高18~24厘米,垄距66~85厘米,适合于地势高,水肥条件差的地区。垄向应考虑光照、耕作方便和有利排水、灌溉等要求,一般取南北向。中国西北、东北和沿海地区,垄向多与风向垂直,以减少风害。高坡地垄向与斜坡垂直和沿等高线作垄,可防止水土流失。
  作垄的方法有:①整地后起垄。优点是土壤松碎,播种或栽种方便。②不整地直接起垄。优点是垄土内粗外细,孔隙多,熟土在内,生土在外,有利于风化。③山坡地等高作垄。优点是能增加土层深度,增强旱薄地蓄水保肥能力。
  播种方法   主要有:①种。即用耙播种。耙是一种特制的开沟播种农具,由架和芯组成。架为四方形立体的空架,操作时跨于垄上,畜引向前滑行;芯下端为铁制铧,用以在垄台中央开播种沟,种子点播于沟内并结合施肥、盖土和镇压。此法在中国东北地区应用很广,适合播种高粱、大豆、粟、棉花等作物。②扣种。即用畜力犁一边起垄,一边播种。作业较粗放,常用以播种大豆,近年已为机械垄播或种所代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