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慧远
释义 Huiyuan
慧远(334~416)(卷名:哲学)

  中国东晋时佛学家。本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原平县崞阳镇东)人。出身仕宦家庭,13岁随舅父游学洛阳一带,博览群书,尤善《周易》、《老子》、《庄子》。 21岁发愿南下从豫章名儒范宣子隐居, 适值战事,和弟慧持赴太行恒山参见道安,遂从之出家。在听讲《般若经》后,认为“儒道九流糠粃耳”。自此以立宗弘法为己任。 24岁开始登坛讲经。 为便于听者理解般若实相义,引《庄子》思想相比附。晋哀帝兴宁三年(365),随道安南抵襄阳,东晋孝武帝太元四年(379)慧远别师南下,途经庐山,见峰林清静,就定居东林寺,直至老死。
  慧远隐居庐山30余年,影不出山,迹不入市,专心从事佛教事业,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慧远深感南方佛典不全,特遣弟子法净、法领等西出流沙,远求众经,取得《方等》等新经 200余部,加以传译。罽宾(今克什米尔一带)沙门僧伽提婆南游庐山,慧远请译《毗昙心论》和《三法度论》,并作序提倡,由此开南地毗昙学的端绪。又致书昙摩流支请求补译《十诵律》,使之得以有完备的译本。还遣使往长安迎觉贤禅师到庐山,译出《达摩多罗禅经》,推动禅法在江南的流行。
  鸠摩罗什到长安后,慧远遣人致书通候,并询问佛经疑义数十条,罗什一一回答,成《大乘大义章》。鸠摩罗什译出《大智度论》 100卷,慧远以该论文繁义隐,不易研习,删节为20卷,并作序文。道生、慧观等在慧远的影响下,也北行入关向鸠摩罗什请教。由此而加强南北佛教交流,推动了般若学中观思想在江南的流传。
  慧远笃信灵魂不灭,又深忧生死报应的威胁,于东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和弟子刘遗氏、周续之等123人,在精舍无量寿佛像前建斋立誓,共期往生西方佛国极乐世界。为此,他还奉行念佛三昧,即坐禅修定,息除妄念,心注西方,观想念佛,与后来净土宗的口宣佛号有所区别。传说慧远曾与十八高贤立白莲社,但亦有考证是伪说。慧远提倡净土念佛法门,后被佛教净土宗追奉为初祖。
  安帝元兴(402~404)年间,太尉桓玄致书慧远,劝请他罢道从政,慧远不为所动。桓玄下令甄别众僧,加以裁汰,又拟命沙门(僧人)一律对王者尽敬,致书慧远,征询意见,慧远提出异议,陈述所以不拜之意,桓玄只得作罢。
  慧远经常聚徒讲学,不断从事著述。据《高僧传·释慧远传》载,慧远的著作,后人集为10卷50余篇,大部均已散失,现存富有佛教哲学思想的论文有《沙门不敬王者论》、《明报应论》和《三报论》,还有《大智论钞序》等序文。此外有书信、铭、赞、记、诗等,主要收载在《出三藏记集》、《弘明集》和《广弘明集》中。
  慧远从道安受学,长于般若。他从“本无”说出发,着力阐述佛教所谓解脱道路,发挥佛教的出世主义思想。史载慧远曾撰重要著作《法性论》,已佚。今仅保存两句话:“至极以不变为性,得性以体极为宗”。“至极”指涅槃,即佛教的最高境界。“性”即法性,指宇宙的本体。慧远认为,涅槃以永恒不变为法性,要得到这种不变的法性,应以体证涅槃为最高目的。认为得到和把握不变的法性本体,就达到了佛教的最高境界。他还说:“无性之性,谓之法性。法性无性,因缘以之生。生缘无自相,虽有而常无,常无非绝有,犹火传而不息。”以此说明涅槃常住。
  慧远把宗极的涅槃与中国传统的神不灭论联结起来。他把涅槃理解为生绝神冥,形居神存的境界,即所谓“冥神绝境”。“神”达到一种不可知的超然情景,就是无境可对的“绝境”。也就是涅槃。慧远的“神”精极为灵,没有具体形象,难以用语言表述,不能定其体状,不能穷尽其幽致。人的形体是“神”感应“四大”(地、水、火、风)而成的,相对于“神”来说是粗的。没有“神”就没有人的形体。形神浑为一体,在生死流转中形体消灭,神则离开原来形体转移到另一形体,永恒不灭。慧远以神不灭来论证佛教因果报应,即轮回转世和超脱果报主体的永恒性。
  佛教出世间的理论和统治阶级世间的礼法制度关系怎样,是慧远面对世俗地主阶级对佛教的质疑和责难必须回答的问题。他一方面推崇佛法为“独绝之教,不变之宗”,坚持所谓世内、世外的原则,强调名教只能行于世内,不能约束世外;一方面又主张“内外之道,可合而明”。认为佛教与儒学并行不悖,潜相影响,互为补充,表现了儒佛融合的思想倾向。
  慧远的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佛教的各种弊病日益暴露、引起社会人士日益强烈责难的情况下,深居庐山,以其“超脱”世俗的形象,以特有的手法,调和佛教和儒家名教的矛盾,博得当时统治阶级上层人士的支持。慧远隐遁庐山,培养出一大批弟子,不仅使他自然地成为继道安以来佛教界的领袖人物,而且也为尔后佛教传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慧远的努力使佛教毗昙学、禅学和中观派的“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等在中国南方流行。他的神不灭论学说和调和儒佛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