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智利电影
释义 Zhili diɑnying
智利电影(卷名:电影)
Chile, cinema in
  智利电影事业始于20世纪初。
  无声电影时期  1902年,智利开始拍摄影片。1910年A.U.罗萨斯摄制了智利的第一部故事片《曼努埃尔·罗德里格斯》,该片作为庆祝智利独立一百周年的献礼片正式公映。1915年意大利摄影师、评论家S.贾姆巴斯蒂亚尼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成立了电影公司,组建了摄制组,拍摄了反映智利社会风貌的影片《古老的圣地亚哥》、《大学生节》等。他的这些活动提高了智利电影工作者的热情,促进了智利电影的发展。
  20年代,智利的无声电影进入了兴旺时期,拍出了一些受观众和评论界赞扬的影片,如P.西恩纳导演的《海中呼唤》(1924)在1925年拉巴斯国际博览会获金质奖和名誉证书。他自编、 自导、 自演的《轻骑兵之死》(1925)描写了智利爱国者为智利独立而进行的斗争。由于西恩纳曾是颇有声望的舞台演员,他从影后,在一定程度上唤起了观众对电影的热情。此外,J.德拉诺拍摄的《梦中的街道》(1929)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奖。这一时期较有成绩的导演还有C.博科斯克、J.P.贝罗卡尔等。该时期的影片主要是历史题材片、喜剧片及根据小说改编的文艺片。
  在30年代初期,由于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在1931年拍摄了最后一部无声片《巡逻队》之后,智利的影片生产便处于瘫痪状态。
  有声电影时期  导演德拉诺在政府的支持下,曾在1930年去好莱坞学习有声电影的摄制技术。1934年智利拍摄了第一部有声影片《北方和南方》。1934~1944年,智利共摄制了10部有声故事片。其中E.德利盖罗执导的《麦田的巫术》(1939)、《大街上的人》(1942),德拉诺拍摄的《丑闻》(1940)、《好莱坞是这样的》等片影响较大。虽然有的影片反映了农村和城市的现实生活,但大多效仿好莱坞的模式。
  1942年,智利成立了电影公司。在这期间拍摄了几部反映农民生活的影片,如:《顺流而下》(1950)、《女巫师》等。这些影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生活,但故事虚假,摄制的技术水平低。与此同时,也生产了一些内容芜杂的商业片。制片者负债累累,电影生产仍不景气。1955年,智利创建了电影导演和制片人协会。导演P.考伦曾任该协会的主席。1960年智利天主教大学设立了电影系。智利大学成立了电影实验中心和大学电影资料馆。1962年,比尼亚德尔马电影俱乐部开展了业余电影爱好者活动。这些单位的成立及活动,对智利电影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现代智利电影  1965年,智利政府任命导演P.考伦为智利电影公司经理。1967年政府颁布了两项有利于保护民族电影的法令,对进口35毫米胶片、电影器材及放映国产影片的票房收入实行免税。由于政府的保护措施,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年轻有为的导演,他们摄制了一些较好的影片。从1967年在比尼亚德尔马举行的“拉丁美洲电影节”开始,至1973年,被称为“智利青年电影”时期。其特点是创作者大多是年轻人,受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影响,影片的格调充满了新现实主义的色彩,反映了国内的社会问题,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立场。影片的表现手法也突破了过去的传统。R.鲁伊斯的《三只可悲的老虎》(1968),揭露了统治阶级在穷途末路中的颓废。评论界认为该片“是智利有声电影以来,第一次运用了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电影语言”。此外H.索托的《赤色砂粒》(1969)、M.利廷的《纳维尔托罗的豺狼》(1970)等影片,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问题。
  1967年,P.考伦导演的《长途旅行》在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奖。该片由 3个小故事组成,反映了智利上、中、下各阶层人们的生活。
  1973年 9月11日,智利军事政变后,很多电影工作者流亡到国外拍片,“智利青年电影”的主要成员也都出走异国。鲁伊斯移居法国,拍摄了《流亡者的谈话》(1974)、《假设被盗的画像》(1978)。利廷在墨西哥拍摄了《玛路西亚纪事》(1975),描写1907年智利玛路西亚矿工的斗争,该片在墨西哥获奖。他还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作家G.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蒙铁尔寡妇》搬上了银幕。1981年他执导的《阿尔西诺和神鹰》在第 4届拉丁美洲新电影国际电影节获奖,并获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的提名。索托在法国拍摄的《圣地亚哥的暴风雨》(1975),描述了阿连德失败前后的情况。这些影片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有些还在国际电影节上获了奖,欧洲把这些影片称之为“流亡的智利电影”。
  自1973年 9月11日政变至80年代后期,在智利国内只拍摄了为数不多的故事影片。突出的是S.卡约西演的《胡里奥父子》(1979),该片在西班牙韦尔瓦电影节上获哥伦布金像奖和评论奖。这一时期智利的电影事业不景气,影院主要上映美国影片,在国内只有一些私营电影企业和大学里的艺术系在拍摄影片。为挽救智利电影的颓势,电影工作者和有关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1981年 7月智利电影公司举办了“智利电影周”,旨在提高观众对国产片的兴趣。1983年智利又创建了视听觉技术专业协会。1983年J.洛佩斯的《最后一名见习水手》获得成功。
  尽管电影工作者作了很多努力,但由于电影工业落后,生产费用昂贵,加以审查极为严格,智利电影一直尚未摆脱困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