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埃里蒂斯
释义 Ailidisi
埃里蒂斯(卷名:外国文学)
Odysseus Elitis (1911~  )
  希腊诗人。原名阿历波德利斯,原籍累斯博斯岛,生于克里特岛的伊拉克利翁城。幼年在雅典学法律,后在巴黎攻读文学,青年时代开始写诗。17岁时初次读法国诗人艾吕雅的作品,认为它可能使当代欧洲的超现实主义适应悠久、丰富的希腊传统。1935年他在《新文学》杂志上初露头角,成为30年代在该刊出现的优秀青年诗人之一,他早期的两本诗集《方向》(1939)和《初升的太阳》(1943)都带有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1940年10月,墨索里尼军队进攻希腊,埃里蒂斯作为一名希腊陆军中尉参加在阿尔巴尼亚的反法西斯战争。1943年他写成长诗《献给在阿尔巴尼亚牺牲的陆军少尉的英雄挽歌》,1945年出版。这首诗激发了希腊人民的爱国主义,也是他的一篇成熟的作品。此后十几年间他没有发表什么新的诗歌作品,只写过一些关于美学的论文,反映出一种民族自觉和社会责任感,说明他的兴趣已转向对当代社会及文化的批判。1960年他发表了一部诗集《对天七叹》。在这些短诗里,早期的抒情气氛减少,代之以诗人对社会和人生更深的思考。差不多同时又发表了他的著名长篇组诗《理所当然》,诗题来自希腊正教对圣母玛丽亚的赞美歌的首句“理所当然应该赞美你”。在这部组诗中,韵文与散文交替使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全诗分三部分:开始是《创世颂》,然后是《受难颂》,末尾是《光荣颂》,很象一座基督教堂的建筑结构,中间部分是最重要部分。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和经历同希腊民族的苦难历史,把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合而为一,归结于对世界万物和光明未来的歌颂。这首长诗被欧洲公认为20世纪的杰作之一。1979年埃里蒂斯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金。埃里蒂斯充分继承了希腊历史文化,特别是古代神话的宝贵遗产,同时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料,采用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某些手法,形成他的独特风格。他接受诺贝尔奖金时说:“这是对整个希腊诗歌界的表扬,并引起世界对于一个传统──从荷马到当代始终贯穿于整个西方文明的传统的注意。”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