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
释义 nüxing shengzhiqiguan zhongliu
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卷名:现代医学)
tumors of female reproductive organ
  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外阴、阴道、子宫(子宫颈、子宫体)、输卵管、卵巢和乳腺,这些部位均可生长良性及恶性肿瘤。又称妇科肿瘤。良性肿瘤中以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和乳腺纤维瘤最常见;恶性肿瘤中以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卵巢癌、外阴癌和乳腺癌最常见。
  外阴良性肿瘤  种类甚多。
  外阴乳头状瘤  多见于小阴唇及阴阜,多见于中老年。肿瘤呈乳头状生长、约2~3%可恶变,应与外阴湿疣及外阴癌鉴别,必要时应作活体检查。治疗为手术切除。
  外阴汗腺瘤  发生于大阴唇或大小阴唇之间。多为囊性,大小不一,囊内有小乳头状突出。应作病理检查与腺癌区别。少数可恶变。治疗为手术切除。
  外阴纤维瘤  来源于外阴结缔组织,多发于大阴唇。肿瘤质硬,球形或卵圆形,有时带蒂,位于外阴皮肤表层或深层。大的纤维瘤常有坠胀及痛感,表面皮肤可发生溃疡。治疗为手术切除。
  外阴纤维肌瘤  肿瘤切面呈旋涡状,与子宫肌瘤相同。肿瘤实性,生长慢。手术治疗。
  外阴脂肪瘤  少见。多发生于大阴唇和阴阜的皮下组织中。单或多个,表面光滑,质软,大小不等。可手术切除。
  外阴淋巴管瘤  单或多个。质软,灰红色,边界不清晰。表面可有水泡,破后流出淋巴液。海绵状淋巴管瘤较少见,可使整个外阴肿胀,甚至可扩展到会阴或阴道。肿瘤大时可手术切除。
  外阴血管瘤  有许多不同的类型:①老年性血管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妇女。位于大阴唇,质软,色鲜红或紫蓝色,表面光滑,一般小于2~3cm,不会恶变。有反复出血者可作冷冻、电灼或手术。②血管角化瘤,多发生于育龄妇女。肿瘤表面常有表皮过度角化及角化不全。常为多个深红色小丘疹,平均约5mm直径。肿瘤色暗者需与黑色素瘤鉴别。生长快有出血者应手术。③化脓性肉芽肿,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多于妊娠期在阴唇部出现,产后退化,但易复发。直径约1cm,是成年妇女外阴血管瘤最大最易引起症状的一种。呈棕红或暗红色,表面肉芽组织状,或覆以薄层表皮。易反复出血,发生糜烂。应与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汗腺瘤等鉴别。若诊断明确,又在妊娠期,可观察至产后处理。若出血、感染或诊断不明确时,应尽快手术切除。④先天性血管瘤,有三种类型:毛细血管瘤,呈一个或几个鲜红色柔软隆起于皮肤的肿瘤,常于出生后3~5周内出现,以后逐渐退化。若到两岁尚未消退,可作冷冻治疗;外阴鲜红斑痣,较少见。一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紫红色斑,有时成片,边缘不齐,不高出皮面,压之可退色,去压后即恢复原色。多不需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柔软,紫色,状似海绵。大的可延伸至阴道粘膜下,使阴道膨出。常在出生后数月内出现,可自行消退。两岁以下可不作处理,若两岁后仍不消退,可局部注射血管硬化剂。成年妇女无症状者可不处理,但有出血、溃烂,或血管瘤较大时,应作手术,要注意术时出血多的问题。合并妊娠影响产道时,应作剖腹产。
  外阴恶性肿瘤  多为原发性。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4%。
  外阴黑色素瘤  恶性程度较高,占外阴恶性肿瘤2%,好发生于50~60岁。浅表型者主要向皮内扩展,结节型者真皮层有侵袭。原发于正常皮肤者,开始常为一棕黑色小点或小结节,迅速增大或溃烂,成为一个黑色溃疡或乳头。发展快,易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应尽快手术。
  外阴肉瘤  罕见。恶性度高,多见于30~50岁。好发于大阴唇或阴蒂。应手术切除。
  外阴癌  见外阴癌。
  阴道良性肿瘤  极少见。多为纤维肌瘤,小的可无症状,大时可引起性生活困难。应手术。
  阴道恶性肿瘤  多为继发性。
  阴道鳞状上皮癌  原位癌常伴发或继发于子宫颈癌。侵袭癌可呈菜花型、溃疡型或粘膜型。常见症状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或白带增多,水性或有恶臭。诊断主要靠活体组织检查,应同时注意有无子宫颈原发癌,若有则阴道癌多为继发,治疗主要为手术或放射。
  阴道腺癌  较鳞癌更少见。注意除外是否继发于子宫内膜或宫颈。放射治疗效果不如鳞癌。
  阴道透明细胞癌  患者多有出生前母亲服用雌激素制剂的病史。肿瘤多发生在阴道前壁上1/3处,病灶多较表浅。诊断靠活检。治疗应作广泛性切除手术。
  阴道葡萄状肉瘤   极少见。多发生于5岁以内儿童。肿瘤外观粉红色或息肉状,可向上侵及子宫颈、盆腔或膀胱。恶性度极高,放射治疗加手术治疗的5年生存率为10~30%。
  子宫颈良性肿瘤  又分几种类型。
  子宫颈肌瘤  见子宫肌瘤。
  子宫颈乳头瘤  质硬,呈乳头状,应作活检与宫颈癌鉴别。可以恶变,确诊后应切除。
  子宫颈尖锐湿疣  多发生在妊娠时,与乳头瘤相似,常伴有炎症,白带增多。可行烧灼治疗。
  子宫颈囊肿  先天性者来源于胚胎残余中肾管,一般无症状,根据大小应手术切除。后天性者多继发于宫颈腺体囊肿或肌瘤囊性变等,应针对原发病治疗。
  宫颈恶性肿瘤  较多见。
  子宫颈癌  见子宫颈癌。
  子宫颈肉瘤  多发生于青年妇女。有阴道出血、白带多等症状,宫颈呈不规则或结节状增大。处理与其他部位的肉瘤相似。以手术为主。
  子宫颈葡萄状肉瘤  罕见。平均发病年龄为28~31岁。肿瘤软,易出血,靠活检确诊。手术治疗为主,可辅以放疗和化疗。预后差。
  子宫颈转移癌  很少见。主要根据活检确诊来源,治疗原发病灶为主。
  子宫体良性肿瘤  以子宫肌瘤多见。
  子宫肌瘤  见子宫肌瘤。
  子宫脉管瘤  可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生长部位同子宫肌瘤,可位于粘膜下、肌壁间或浆膜下,质软,色紫红,一般边界不清,应手术切除。
  子宫体恶性肿瘤  也不少见。
  子宫内膜癌  见子宫内膜癌。
  子宫肉瘤  见子宫肉瘤。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见妊娠性滋养细胞疾病。
  子宫转移性肿瘤  来自原发宫颈癌者较多,乳腺癌、卵巢癌、胃癌等均可转移至子宫,其他器官恶性肿瘤转移子宫较少。治疗应针对原发灶,但预后多不好。
  输卵管良性肿瘤  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输卵管腺样瘤  多见于30~50岁妇女。肿瘤极小,常无症状,多在手术切除后发现。
  输卵管平滑肌瘤  大小不等,位于输卵管粘膜下,肌壁间或浆膜下。偶在妇科检查时扪到包块,术前难确诊。
  输卵管恶性肿瘤  非常罕见。输卵管癌在女性生殖道癌中发生率最低,仅为1%以下。20世纪以来世界文献报道不到2000例,以50岁左右妇女较多见,主要有阴道排液量多,不规则阴道出血和盆腔包块等特点。常有慢性输卵管炎或不育史,继发输卵管癌较原发多见,多由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转移而来,也可来自胃肠道和乳腺。原发输卵管癌起源于粘膜的腺体,因此属于腺癌一类,多发生于输卵管远侧,晚期可侵犯整个输卵管,肿瘤甚至穿出浆膜或自伞端突出。管腔内充满灰白色乳头状或颗粒状的癌组织,有感染时则呈混浊脓样液体。


  卵巢恶性肿瘤  见卵巢肿瘤。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