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曲阜孔庙及孔府 |
释义 | Qufu Kong Miao ji Kong Fu 曲阜孔庙及孔府(卷名:文物 博物馆) Confucian Temple and Kongs’ Residence in Qufu 祭祀孔子的祠庙及孔子嫡系后裔衍圣公的府邸。位于山东省曲阜城中心。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逝世后的第二年,故居改建为庙,“岁时奉祀”。西汉以来,历代封建帝王提倡尊孔读经,不断对孔子加封追谥,孔庙的建筑规模也越来越大。孔子的后裔也从汉代的“奉祀君”陆续加封至宋代的“衍圣公”。其后,“衍圣公”成为孔子嫡系后裔的世袭封号,并在曲阜建立府邸。孔庙、孔府经历代重修和扩建,各自形成面积广大、历史久远、布局完整的建筑群。孔庙是中国现存仅次于故宫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型; 孔府是最完整的一座“公府”。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庙 始建于公元前478年,仅有“庙屋三间”。东汉永兴元年 (153)正式成为国家管理的祠庙。魏晋、南北朝、隋、唐历代多次重修和扩建。北宋天禧二年(1018)大修孔庙,形成三路四院的格局。金、元、明初多次重修和扩建。明弘治十二年(1499)多数建筑毁于火,弘治十七年重建,形成现有规模。 孔庙南北长637(西墙)~652(东墙)米,东西宽141~153 米,占地面积约9.5万平方米,前后9进院落,有殿、阁、亭、堂、门、庑等建筑100余座,466间房。庙前有宽阔的神道,两侧植柏。中轴线贯穿整个建筑群,左右对称,布局严谨。前三进是引导性庭院,有金声玉振牌坊、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和大中门,各院内遍植桧柏。第四进以后为孔庙主体部分,周匝垣墙,配以角楼。第四院内有一座三层楼阁──奎文阁,高24.7米,三重飞檐,四层斗栱,明弘治十三年扩建,是孔庙的藏书楼。阁后为第五院,内矗碑亭13座,皆重檐八角,黄瓦红柱,内有唐、宋、金、元、明、清石碑53通。碑亭 2座为金建,2座为元建,9座为清建。院东西两侧各开一门。再北为孔庙中心,分为三路,中路大成门内有杏坛、大成殿、寝殿、东西庑,供奉孔子及其弟子、历代儒家名人塑像或牌位。大成殿为清雍正二年重建,建在两层石砌的高台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四周廊下环立 28 根云龙石柱,均用整石雕成,每柱高约 6米,直径0.81米。正面10根高浮雕,每根雕刻盘龙两条,上下对舞,中雕宝珠,周刻云朵。柱身下端缀以山石,衬以波涛,玲珑剔透,造型优美生动。两侧及背面石柱为八面,每面减地平钑 9条团龙。殿前杏坛亭相传为孔子讲学的地方。殿后为寝殿。东路为孔子故宅,院内供奉孔子上五代祖先。西路院内祭祀孔子父母。最后一院为圣迹殿,殿内有明刻孔子周游列国的线刻石画 120幅和历代画家所绘的孔子像石刻。 孔庙存有西汉以来历代碑刻1000余通,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庙的记载,有历代文人学士谒庙诗文和题记,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隶、篆。其中以汉魏六朝碑刻最为珍贵。 孔府 西与孔庙毗邻。宋金时附设于孔庙东部,明洪武十年(1377)敕建新府于今址。弘治十六年重修,移衙署于宅第前,形成前衙后宅的格局。明末清初,东西路陆续添建,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清末以来逐渐缩小,现存南北长352米,南端东西宽193米,北端宽111米,面积约 4.9万平方米,楼房厅堂 480余间。布局分为中、东、西三路。从功能上又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为处理公务的场所,后部为生活的场所。中路前后九进庭院,前为衙署,后为内宅。东路名东学,前部为接待官员的用房和服务用房,后部为家庙等。西路名西学,前部为衍圣公读书、学诗习礼的轩堂,后部为会友的花厅。衙署共设三堂六厅,前有二门。大堂为五间九檩悬山建筑,前设大月台,中部三间为前檐空敞的大厅。堂前东西厢房按明制设知印、典籍、管勾、掌书、司乐、百户六厅二堂五间七檩,有穿堂与大堂相连,呈“工”字形。后堂与东西厢房组成庭院。这种堂厅建筑布置,为明清两代衙署的典型格局。内宅包括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后五间及两侧的厢房楼房,前后四进院落。前上房为七间悬山建筑,是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场所。前、后堂楼均七间二层,为孔府主人及内眷居室。最后一个庭院为后花园。 府内保存大量孔府历史档案、服饰、用具、工艺品以及收藏的文物等,极为珍贵。 1948年成立曲阜古物保管所,1952年改称曲阜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孔庙、孔府的管理工作。国家多次拨款维修。1985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孔庙、孔府进行全面整修,奎文阁落架重修,大成殿、两庑、十三碑亭等揭瓦维修,并安装避雷设施,建设消防专用水池,铺设消防管道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