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径流成因公式 |
释义 | jingliu chengyin gongshi 径流成因公式(卷名: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水文科学) genetic formula of runoff 描述径流形成过程的表达式。1935年苏联М.А.韦利卡诺夫从水流连续方程出发,在等流时线概念基础上导出。其表达形式为: ![]() ![]() 汇流曲线指表示各种单元入流(净雨、河网总入流、河槽入流)分别经过流域(或河网或河槽)沿程滞蓄作用,在流域出口断面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线,在径流成因公式中的 ![]() ![]() ![]() ![]() ![]() 汇流曲线在水文线性汇流系统理论中占有核心地位,是流域线性汇流计算的重要分析工具,在中国,有关单位已制作了各种汇流曲线表可供查用。 在一次洪水的形成或传播中,由于沿程水量的不断加入(或流出)、断面形态、糙率等水力要素的不断改变,加上入流量在时程上有大有小,汇流速度随时间空间不同而变化。因而,实际上,径流成因公式中的汇流曲线不仅是τ 的函数,也是t的函数,即 ![]() 参考书目 中国水利学会编:《水文计算经验汇编》,第3集,中国工业出版社,北京,1965。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编:《水文预报方法》,水利电力出版社,北京,1979。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