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古观象台
释义 Guguanxiangtai
古观象台(卷名:文物 博物馆)
Ancient Observatory
  中国古代天文气象观测台。位于北京东城区建国门立交桥西南侧。建于明正统二至十一年 (1437~1446)。明清两代封建王朝和北洋政府时期,曾连续在这里从事天文和气象观测约 500年。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两代,北京古观象台属钦天监管辖。明灭元,定都南京,元大都太史院司天台遭破坏,有关设备全部南迁。永乐帝北迁,行在钦天监仍在元太史院旧舍办公,但无仪象,只能在附近的元大都城东南角楼旧址上目视观测。
  明正统二至七年,行在钦天监监正皇甫仲和仿南京宋元所遗留下来的浑仪、简仪、圭表和浑象等,铸成铜仪器,将城东南角楼旧址改筑为台体,并建造紫微殿等建筑群。正统十一年(1446)又增设晷景堂,大体形成目前所能见到的建筑布局。全部工程共用10年时间。台基中部黄土夯筑,四周砌砖,平面呈方形,底部边长24.6米,高约15米,成覆斗状,东侧连接城墙,台顶平面高出城墙约 3米。
  清康熙八至十二年(1669~1673),经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监造的天体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和纪限仪等 6件大型铜仪安放在观象台上,明铸仪象则被移置台下。康熙五十二至五十四年 (1713~1715) 造地平经纬仪;乾隆九至十九年(1744~1754)又安装玑衡抚辰仪,为此将台体向东拓宽约 5米,调整了台上仪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古观象台仪器被德、法侵略军瓜分。运往德国的 5件大型仪器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被迫归还中国。
  抗日战争前夕,北京古观象台所存明代仿铸的浑仪、简仪、圭表、两只漏壶以及晚清制造的折半天体仪和小地平经纬仪等 7件仪器迁往南京,保存在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博物院,北京仅余清制 8大铜仪。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对古观象台进行多次修整。1979~1983年进行加固修复,主要是修复一段紧靠台体的城墙和台顶的清代展宽部分,在加固城墙工程中采用空心结构,辟为三层陈列和工作用房,参照清代档案资料复建台顶值班室,基本上保存了历史原状。在修复过程中,做了局部考古发掘,探明元代角楼基础夯土层、台顶明代仪象配置情况,找到清初相风竿石础,并绘出古观象台不同历史时期的仪象布局位置变动图。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