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子母调
释义 zimudiɑo
子母调(卷名:戏曲 曲艺)
  北曲的一种套数形式。它的特点,除引子与尾声外,中间部分的各个乐章是由两支曲牌循环交替构成,例如〔正宫·端正好〕套曲,常用如下结构形式:
  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滚绣球→倘秀才→煞尾
  这种套曲,也可以称为循环曲体。它来源于宋代的转踏(亦称缠达)。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说:“唱赚在京时,只有缠令、缠达。有引子,尾声为缠令。引子后只有两腔迎互循环,间有缠达。”从宋人郑僅(彦能)所写的《调笑转踏》看来,全篇都是一首诗体歌曲与一首词体歌曲的循环交替。转踏的这种循环曲体,后来为诸宫调所继承,并成为北曲的曲牌联套体形式中的一种曲体。它被北曲采用后,除严格保持〔滚绣球〕与〔倘秀才〕两曲循环交替的形式外,还可以在两曲之间插入别的曲牌,以丰富曲调的变化,但它的基础仍然是循环曲体。
  子母调是古人对这种循环曲体的称谓。它最初出自元人燕南芝庵《唱论》:“有子母调,有姑舅兄弟。”后来,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作了注解,他在〔滚绣球〕与〔倘秀才〕这两支曲牌名之下,都分别注明为“子母调”。而这两曲在正宫套曲中都是连用的,这就证实了子母调是指这种两曲循环交替的曲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4: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