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教育工艺学
释义 jiɑoyu gongyixue
教育工艺学(卷名:教育)
educational technology
  教育科学中的一个新的分支,它是对教育过程中可操作的因素,加以分析、选择、组合和控制,从而进行实验性研究,以便取得最优教育、教学效果的一门工艺学科。所谓可操作因素包括:①教育、教学目标与内容一类的教育情报;②教材教具、教学机器一类的教育媒体;③教育与教学方法、教育环境、教师与学生行为、师生编组以及上述诸多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等。教育工艺学不单是教育机械化的问题,而是综合应用心理学、生理学、工艺学及其他有关科学知识,在教育目标的选择、教育行政管理、日常的教学与教育活动等方面,探讨“教育最优化”的理论、技术与实践的一门综合科学。
  沿革   教育工艺学与教育手段的日益现代化有密切联系。现代教学技术与手段是在视听教育、程序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 世纪20 年代开始,在一些国家中盛行电影与广播视听教育的研究,并逐渐普及于学校。1926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S.L.普雷西试制成了第一架多重选择的教学机器。这种机器既能为学生呈示问题,又准备了可让学生从中选择标有号码的正确答案。1932年,普雷西又预言教学机器会给教育界带来革命,积极推进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加速培养专业人员的需要,视听设备有了较快的发展。到了50年代中期,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B.F.斯金纳从理论上论证了程序学习和教学机器的心理学依据,这就更加推动了程序教学及教学机器的发展,随着60年代电子工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放映、录音、录像、电视设备进入教学领域,加速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为教学改革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另外,一些社会因素,如50 年代和60 年代开始注意教育的经济价值,高等教育大发展, 国际间科技竞争加剧,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等,也促使视听教育、程序学习、电子设备、系统工程学、行为科学与工艺技术进一步结合起来,开始从工艺学角度,用控制论观点解释教育,于是在60年代初期与中期,先后在美国和日本诞生了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教育工艺学(欧美国家称“教育技术学”或“教育工程学”)。日本的图书公司于1971年出版了一套 8卷本的教育工艺学讲座丛书。
  研究领域   教育工艺学研究的领域很广:①运用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的成果,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研究。包括视听教育的研究,即以通信媒体论和视听教育论为理论基础,把工业技术中的硬件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领域。如:高架投影机、录音与录像机、闭路电视、语言实验室等各种电化教育设备的应用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简称CMI)为中心的信息科学技术,以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教育系统模拟、教育情报检索和教育数据处理的研究。②利用心理学、教育学关于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探讨有关教育、教学内容的配列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如学习程序设计、发现学习、集体编组等的研究与尝试。③学校管理与教育行政等方面的研究。④利用工程学的知识,设计有效的教育场所、设备和教具的研究,如学校建筑、教室结构、黑板、课桌椅、计算尺、实验仪器、反应分析装置等教学设备和教具的设计制作研究。
  研究方法   教育工艺学应用实验计划法、行为观察记录仪器等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通过实验、调查、观察来收集资料,对构成教育过程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综合各种提高教育效果的最优因素来制定计划,再通过计划的实施来测量其效果,而后改进计划,这就是教育工艺学的方法。其中占重要地位的是教育系统化,即从教育系统的侧面(指构成教育的人、物、信息、资金的组合)、水平(指着眼范围的大小,如社会的、学校的或是教学系统的范围)、领域(指教育系统所涉及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教师与学生,教育媒体,经营管理4方面)等角度出发,为探求最有效地达到教育目标,而将有关教育的各种因素加以最优组合的方法。这样就能为学习者个人或集体选择和排列最优的教育目标,发现并选择最优的教育效果测度,最优的教授活动和最优的环境条件,以便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这就是教育工艺学的目的。它的方法论的特征是客观性、可再现性、可测量性与可操作性。
  参考书目
 〔日〕坂元昂编, 钟启泉译:《教育工艺学简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7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7: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