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拿破仑一世 |
释义 | Napolun Yishi 拿破仑一世(卷名:外国历史) Napoléon I (1769~1821) ![]() 拿破仑一世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以他为主席的参政院,取消选举产生的地方自治制度。郡守、县长和市长均由中央政府任命,国民议会机关的权力被削弱,保民院、立法院和元老院均无权独立决定国家立法。1802年他同罗马教皇签订“政教协议”,确立宗教和平。1804年颁布民法典,1807年颁布商法典,1810年颁布刑法典,建立资产阶级法律规范。1800年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同时加强报刊审查制度。对雅各宾派的激进要求,城市平民和工人的风潮以及王党分子的叛乱活动一概加以镇压。他越来越倾向于同封建旧势力妥协;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发还尚未出售的地产。分封新贵族,变相恢复世袭产业,建立一整套朝臣制度与宫廷仪式。 拿破仑一世执政后向英国和奥地利发出和平呼吁,遭到拒绝便进行了马伦戈(1800)、奥斯特利茨(1805)、耶拿-奥尔施泰特(1806)、弗里德兰(1807)等战役并取得重大胜利,粉碎了第 2、3、4次反法联盟,确立了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拿破仑一世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邦联的保护者、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并分别封他的兄弟约瑟夫、路易、热罗姆为那不勒斯、荷兰、威斯特伐利亚国王。他的军队占领了从汉堡到柯尼斯堡的欧洲北部沿岸地区。拿破仑一世权力达到高峰。 无限的权力和征服整个欧洲的野心促使他作出一系列狂妄的决策:1806年11月20日颁布大陆封锁令,对英国实行全面封锁;1807年11月占领葡萄牙,引起1808~1814年的反抗拿破仑一世的西班牙战争。为了制服俄国,1812年6月悍然进军俄国,9月初兵临莫斯科。一周后,俄军总司令М.И.库图佐夫弃城而走,实行“焦土”政策,由于严冬早至,拿破仑一世几全军覆灭。12月18日,拿破仑一世先于大军匆匆返国。侵俄战争的失败促使形成新的欧洲反法联盟。1813年10月15~18日莱比锡会战后,战场转移到法国本土。1814年 3月31日联军攻陷巴黎, 4月6日,拿破仑一世退位,被放逐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仍保留皇帝称号。 1815年3月1日,拿破仑一世带领一队卫士冒险渡海,3 月20日在法国本土登陆,沿途兵不血刃、顺利抵达巴黎,再次登上皇位,开始“百日”统治(1815年3月20~6月22日)。与英国、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组成的第 7次反法联军作战,1815年6月18日在滑铁卢战败。6月22日拿破仑一世第二次退位,被囚禁在大西洋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在该岛病逝。1840年12月,拿破仑一世遗骨运回巴黎,1861年 4月拿破仑一世灵柩被安置在巴黎残老军人院的圆顶大堂。 拿破仑一世留下大最口述的回忆录。有《拿破仑一世书信集》(32卷)和多种圣赫勒拿回忆录版本等传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