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工业危机
释义 gongye weiji
工业危机(卷名:经济学)
industrial crisis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发生的生产过剩危机。其主要表现是:商品滞销、工厂倒闭、失业工人剧增、股票价格暴跌等。
  在以机器大工业为其物质技术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业占有主导地位,工业危机必然危及整个社会经济。在K.马克思和F.恩格斯的著作中,往往把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经济危机直接称为工业危机。
  工业危机和机器大工业的关系  工业危机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时期特有的现象,随着机器大工业的确立和发展,一方面,使生产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迅速扩大,它受市场自发势力盲目的支配,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商品供需之间的脱节;另一方面,在机器大工业中,固定资本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固定资本的更新又为经济危机的周期性提供了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机器在生产中的广泛使用,大大增强了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榨取,从而激化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此,资本主义工业危机的出现和发展,是同大机器工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工业危机最早出现在英国。1810、1815和1819年曾发生过三次工业危机,当时只限于个别的工业部门或个别市场,还是一种局部性的、地方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当大机器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它才逐渐变为波及一切主要工业部门、震撼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普遍性的生产过剩的工业危机。
  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在时间上的差异,各国工业危机第一次爆发的年代也就不同。英国是1825年,美国是1837年,德国和法国是1847年,日本则更晚一些,是在1900年。
  工业危机的世界性  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工业危机便进一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危机。1847年的危机,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世界性的工业危机,它同时袭击了美国和西欧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世界性工业危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1929~1933年的大危机,不仅席卷了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波及殖民地和附属国。
  战后危机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60年代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发生过次数不等的周期性工业危机。其中,除1957~1958年的危机属于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外,其余基本上属于部分国家的同步性工业危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各国经济的破坏程度不同,恢复时间参差不齐,造成战后初期各国经济周期进程的不一致。②50~60年代发生的局部战争,对各国经济周期进程的影响不同。③各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虽然获得了普遍的发展,但各国采取的具体措施不同,抵制外来危机影响的效果也不相同。④不同形式的“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出现,使部分国家在经济上相互紧密联系,它既增加了抵制集团外经济波动影响的力量,又扩大了集团内各国同期发生危机的可能性,等等。
  就整个战后的整个历史时期看,这些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已经消失;有的虽然继续存在,但作用已逐渐减弱。进入70年代以来,又相继爆发了1973~1975年和1980~1982年两次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但从总体来看,工业危机对于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至今仍然起着决定性作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