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德政说
释义 dezhengshuo
德政说(卷名:政治学)
  中国先秦以道德教化为施政准则的政治学说。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殷商时代,盘庚曾提出“施实德于民”(《尚书·盘庚上》)。西周初年,统治者用有德和失德来解释自己获得“天命”和殷人失去“天命”的原因。《诗经》中有很多对文王等统治者盛德的歌颂。《尚书》一再告诫统治者要敬德、明德、重德。春秋时期,统治者违德失礼的现象日趋严重,孔丘面对现实,继承西周以来的敬德保民思想,大力提倡“为政以德”的德政说。此后,德政说成为儒家提倡的施政准则。
  孔丘的德政说含义广泛,包括:①重视对民众的道德教化。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治理国家仅靠政令刑罚,民众是不会心悦诚服的,只有以道德去教化、引导民众,并把礼作为民众的行为规范,才能使民众自觉从善。②统治民众须宽猛相济。③必须重民、爱民、富民,省刑罚,薄税敛,以争取民心。④统治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修己安百姓”。⑤举贤才。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孔丘的德政思想,到孟轲、荀况时转化为王道仁政和王制学说。《中庸》的德政思想表现为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的“九经”之政,而九经之本即诚。德政思想发展到《大学》更为完备,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这个理论构架显示出德政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孔孟到《大学》一脉相承的德政思想,实质上是为了维护宗法等级制度,同时又是一个仁义道德式的乌托邦体系。
  德政说是儒家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之一。它和仁政说一样,是儒家的理想政治。它也是后世进步思想家反对暴政的思想武器,开明统治者孜孜以求的施政目标,对于改善封建统治和民众处境不无好处。但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实际政治中却充满着骇人的暴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