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徽大鼓
释义 ɑnhui dɑgu
安徽大鼓(卷名:戏曲 曲艺)
  安徽曲种。流行于淮北、长江两岸和江淮之间的广大乡村和城镇。安徽大鼓起源于安徽泗县一带,原名泗州大鼓,相传是在清代中期受北方的河间大鼓影响发展而成。后来借淮上交通之便,流行到淮河两岸,又名淮河大鼓。以后逐渐遍及安徽全省,形成南口、北口、花口三种唱腔。南口流行于长江两岸及合肥、六安地区,以淮北调为基础,吸收了门歌及庐剧唱腔。北口流行于淮河两岸和淮北平原,吸收了渔鼓和安徽琴书的唱腔。花口是跑码头的流动艺人的曲调,兼用南、北口唱腔,并吸收了很多地方戏曲如泗州戏、黄梅戏的唱腔,适于皖南、皖北观众欣赏。安徽大鼓在唱法上形成了音色刚健的“卧嗓”和音质柔润的“立嗓”两派,没有丝弦伴奏,只以大鼓、简板或犁铧片击节。鼓点儿有开场用的〔凤凰三点头〕和在演唱中变化运用的〔长流水〕、〔倒卷帘〕以及板点儿〔珍珠串〕。曲调简单,通俗易懂。过去都是坐唱,很少表演。50年代后期对表演形式进行了改革,改为站唱,增加了刻画人物等表演成分。安徽大鼓的传统书目有长篇《杨家将》、《南北宋》、《岳家兵》、《响马传》等。现代题材的长篇书目有《敌后武工队》和一些短篇、小段如《夸红旗》、《农机嫂》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5: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