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夏目漱石
释义 Xiamushushi
夏目漱石(1867~1916)(卷名:外国文学)

  日本作家。原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1月5日生于江户(今东京)。他的家庭在明治维新前是江户世袭的“名主”(相当于街道上里长之类的小吏),维新后,家道中落。在中学时酷爱汉诗汉文,后在家庭的影响下改学英语。1893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学生时期,与近代和歌、俳句的革新者正冈子规结为好友,从事俳句写作。青年时期接受了汉文学所蕴含的道德观念、英国文学中的启蒙主义思想以及俳谐文学中的文人趣味和美学观点的影响。1895年,放弃东京高师英语教师的教职,先后去四国松山市和九州熊本市第五高等学校任教。1900年以官费留学英国三年,观察到西方社会的种种弊病,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万能”,使他感到十分厌恶。1903年回到日本,在东京帝国大学任教,并为高滨虚子主编的杂志《杜宇》写俳句。当时,“杜宇派”除致力于俳句创作外,还在提倡“写生文”,经常发表俳文。1905年写了《我是猫》的第一章,作为一篇俳文,在《杜宇》上发表,获得赞赏,后在高滨等人的鼓励下,写成长篇小说。他以敏锐的观察力,以教师苦沙弥家一只“猫”的口吻,批判了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明治时代黑暗的现实,特别是对他一向所厌恶的资本家的专横跋扈与“金钱万能”的世态,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这部作品还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塑造了一群自命清高、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对他们玩世不恭的态度和行动无力的弱点,进行了调侃和讪笑。作品巧妙地使用了雅语、俗语、汉语。1906年作者又在《杜宇》上发表中篇小说《哥儿》,这也是一部带有幽默讽刺特色的作品。它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憨直、朴实、头脑有些简单的青年的形象,并表现他的正义感和反抗性,饱含着对社会邪恶势力的批判精神。作品语言平易,吸取了通俗文学“落语”(类似“相声”的一种曲艺)的有益成分,滑稽而有风趣。这部作品长期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同年发表另一部中篇小说《旅宿》。1907年《朝日新闻》社延请他为特聘作家,他便放弃了大学教授的职位,成为职业作家。直到去世的大约10年的时间里,先后写了10多部长篇小说,均在《朝日新闻》上连载。《三四郎》、《其后》、《门》是他中期创作的三部曲。《三四郎》(1908)近似于“教养小说”,写农村青年三四郎在东京大学求学的生活和他对女性的爱慕,表现一个农村青年的成长过程。《其后》(1909)描写一个大学毕业生井代助,将所爱的女郎三千代让给朋友平冈,自以为这是“英雄的”牺牲精神。几年后,平冈与三千代从外地回到东京,代助逐渐认识到自己以往的行为是虚伪的,特别是了解到平冈已变成一个庸俗不堪的人和三千代的婚后生活并不幸福,便向三千代表白了爱情,并和她重新结合。代助认为这样做是回复到“自然”(真实),但结果却不能不与世俗道德发生正面冲突。作品虽然是描写爱情,但主题是在说明日本近代社会仍受着强大的封建力量的束缚。《门》(1910)实际上是《其后》的续篇,描写主人公宗助和阿米这对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夫妇的暗淡的生活,以深刻的心理描写反映了冲破封建束缚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上遭受的压抑和痛苦。这三部作品都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揭示了日本近代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中具有深刻思想性的作品。晚期写了《过了春分时节》(1912)、《行人》(1912~1923)、《心》(1914)、《道草》(1915)等长篇小说。《明暗》(1916)是他生前未完成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以细腻的心理分析,描写知识分子精神上的孤独和利己主义的丑恶。夏目一生坚持对明治社会的批判态度,以他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丰富多采的艺术才能,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6年12月9日逝世。
       


  参考书目
 小宫丰隆:《夏目漱石》,东京,1938。
 小宫丰隆:《漱石的艺术》,东京,194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9: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