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挪威电影
释义 Nuowei diɑnying
挪威电影(卷名:电影)
Norway, cinema in
  1904年在克里斯蒂阿尼亚(奥斯陆)开设了挪威的第一家电影院,主要放映外国影片。1908年挪威摄制了第一部短故事片《渔人的艰险生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拍摄了一些娱乐性电影。1916年,作家和导演P.柳克·谢斯特创办了克里斯蒂阿尼亚电影公司,拍摄了现实生活题材的影片《青春的心》、《冬夜》、《孤儿》、《引水员的女儿》。从1919年开始,各大中城市着手建立城市电影业联合会,使私营影院市有化,同时兼管制片和发行业务。20年代挪威拍摄故事片很少,其中比较好的作品如导演R.布列斯丁的《弃儿安娜》(1920)、《结婚列车在哈当厄》(1926)和导演L.辛丁格的《新警务税务代理人》(1926)、《山中奇遇》(1927)等。有些导演的作品在创作思想和塑造形像原则方面近似瑞典电影学派。20年代以来,挪威和丹麦建立了各种拍片的关系。丹麦导演C.T.德莱叶在挪威执导了影片《格隆斯达尔的未婚妻》(1925),导演G.肖纳沃伊特则执导了影片《巴尔德温的婚礼》(1926)和《莱拉》(1929)。
  30年代里,由于工人运动的高涨,挪威电影的题材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描写城市贫民,揭示尖锐的社会问题的作品。优秀的导演T.易卜生根据O.布洛丁的作品拍摄了挪威第一部有声电影故事片《大洗礼宴》(1931)。其后,其他导演也根据O.布洛丁的作品拍摄了影片,如《好人们》(1937,导演L.辛丁格)、《婴儿》(1938,导演R.布列斯丁)、《可爱的马林》(1940,导演K.赫格尔)。导演T.易卜生拍摄了心理描写的影片《两个生者与一个死者》(1937)之后,又拍摄了电影三部曲:《流浪汉》(1937)、《托列斯·斯涅尔杰沃德》(1940)和《包尔德森》(1939)。这几部作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挪威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导演U.德格尔的影片《北方破晓》(1939)、《山谷上空轰鸣》(1940)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德国法西斯占领期间,设立了国家电影部,对电影生产进行严格的管制,强迫挪威电影工作者宣传纳粹思想,但大多数挪威电影创作和技术人员进行了抵制,或者只拍摄一些远离当时生活的喜剧片。战后,战争和抵抗运动的题材在挪威电影里占有重要位置。如《我们要活下去》(1946,导演U.德格尔)、《奔向英格兰的逃亡者》(1946,导演T.桑纽)。导演T.维特-姆勒尔拍摄了再现挪威伞兵炸毁“重水”工厂经过的影片《重水之战》(1949,与法国导演J.德莱威合作)和描述被俘的船员们逃出后参加祖国解放斗争的影片《逃出达喀尔》(1951)。这两部影片利用大部分纪录影片,有很大的真实感,它们可以说是故事片和纪录片的独具匠心的结合。参加这两部影片拍摄的是曾经参加过上述两次战斗的幸存者和一些职业演员。50年代导演N.P.默雷尔拍摄的反法西斯的影片《接触》(1956)也运用了这个手法。在抵抗运动题材的影片中还有描述挪威爱国者支援被俘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员的事迹的《血腥的道路》(1955,导演K.贝格斯特洛姆和南斯拉夫导演R.诺瓦科维奇)和关于挪威医务工作者营救一批犹太人儿童的影片《如此一个夜晚》(1958,导演S.马特曼-莫)。导演兼编剧A.斯库恩的创作把挪威反映战争题材的影片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在他的影片《迫降》(1952)、《九条生命》(1957)、《包围》(1960)里探讨了英雄行为的精神根源,这期间反映挪威国内现代生活的作品有《克拉涅糖果店》(1951)、《一个不认识的人》(1952,导演A.辛宁格-仁森)、《白马群》(1951,导演S.马特曼-莫和H.尼尔森)和T.易卜生执导的故事片《神秘的偶然事件》(1948)、《大与小》(1951)和《朋友们》(1959)。
  到了60年代,由于电视的发展,电影观众人数急剧减少。这时期摄制了一些质量不很高的娱乐片。国家增加了对影片生产的资助。出现了几家新电影公司,并继续拍摄了一些战争题材的影片,如《伟大的游戏》(1967,导演K.包韦姆)、《晒焦的大地》(1969,导演K.安德森)。
  70~80年代,挪威电影界涌现出了新一代导演,P.廖克贝格执导了《出路》(1970),A.布列因执导了《强制》(1971)、《妻子们》(1975)、《捕猎女妖记》(1981),L.米克尔森执导了《我们》(1976)、《小伊达》(1981),V.廖克贝格执导了《启示》(1977)、《听使唤的女孩》(1981)。对现实生活问题发生兴趣是青年导演们的共同特点。这些特点在P.贝尔格的《关着门的单间》(1970)、《警察之战》(1974),P.布卢姆的《安东》(1973)、《妈妈的家》(1974),P.班格-汉森的《金丝鸟》(1973)等影片中都有反映。这一时期的喜剧片有《小贝尤尔森》(1974,导演J.久林格)、《最后的弗列克斯涅斯》(1974,导演B.赫尔拉森)。导演S.瓦姆和P.温涅列德合作拍摄了很多影片,如《拉塞和盖尔》(1971)、《沉默的多数》(1978)、《比夜更黑暗》(1979)、《生和死》(1980)等。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片有《一个短工的血》(1978,导演E.苏勒巴根)、《柳细》(1979,导演J.久林格)。70年代以后,儿童片有进一步发展,如《到圣诞节星星上旅行》(1976,导演O.索卢姆)、《柴贝林》(1981,导演L.格洛姆)、《爱说漂亮话的人》(1982,导演P.布卢姆)。
  挪威的纪录片和科普片颇有成就。如摄制了《昆-季基》(1950,导演T.黑尔达)、《拉普兰人亚基》(1957,导演P.休斯特)、《冲向狂风暴雨的人们》(1964,导演A.贝尔格)等。70~80年代拍摄的政论性纪录片有《久塞达尔属于谁》和《好!好!》(1978)等。40年代末,I.卡布里诺开始了木偶片的实验工作,他成了斯堪的纳维亚优秀美术电影工作者之一。他的木偶片《大奖》(1975)获得很大成功。
  挪威于80年代初有10家电影公司,年产长故事片12部。诺尔斯克电影公司是挪威最大的电影生产厂家,挪威政府是该公司的主要的股东。1955年创立挪威电影研究所和国家电影博物馆。特隆赫姆市的大学设有电影专业,培养电影创作人员。
  挪威每年在首都奥斯陆举行一次挪威国际电影节。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9 5: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