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廖仲恺
释义 Liao Zhongkai
廖仲恺(1877~1925)(卷名:中国历史)

  中国民主革命活动家,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笔名屠富、渊实等。原籍广东省归善县(今惠阳县)鸭仔埗乡窑村。1877年 4月23日(清光绪三年三月初十)生于美国旧金山一个华侨家庭。1893年十六岁时,父亲病故,陪同母亲回到祖国。他先在家乡从儒师研读经史策论旧学,1896年转赴香港,进入皇仁书院学习。1897年10月与何香凝在广州结婚。1902年秋赴日留学,先后入早稻田大学经济预科、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他在东京结识黎仲实、朱执信、胡汉民等革命青年,相互激励,萌发了反清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1905年廖仲恺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担任同盟会总部外务部干事。1909年夏,在日本中央大学毕业,返回祖国后,他想借取得清政府“功名”以便于“入清廷握其政权以成革命之工作”,在北京考中法政科举人,被派赴东北帮助边务督办大臣办理吉林省延吉地区归回祖国的交涉事宜。
  武昌起义后,廖仲恺返回广东,担任广东省军政府枢密处参议、财政司司长等职。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他随孙中山再度亡命日本。1914年中华革命党在东京成立,任党的财政部副部长。1916年4月随孙中山回国。此后,奔走于上海、广东等地,协助孙中山从事反袁、护法斗争,致力于筹措革命经费和组织革命力量的活动,成为孙中山的得力助手。1918年夏,第一次“护法”失败,廖仲恺随孙中山离广州到上海。他和朱执信等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和《星期评论》,积极阐发和传播孙中山的学说。1921年,孙中山回粤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廖担任财政部次长、广东省财政厅长,用全力整理财务,筹措军费,支持孙中山出兵北伐。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廖仲恺被陈囚于广州西郊石井兵工厂,经何香凝等营救,于8月19日脱险,当即乘船赴港转沪,与孙中山重新会合。
  1922年秋至1923年春,在《孙文越飞宣言》签订过程中,廖仲恺受孙中山委托,到日本东京与苏俄代表继续会谈,对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开始明确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而竭诚拥护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以实现国民革命的主张。孙中山在1923年春回粤就任陆海军大元帅时,廖仲恺先后担任军政府财政部长和广东省省长,并积极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他先担任改组委员,按照孙中山的要求,负责召集国民党特别会议,商讨改组问题;后又担任国民党临时中央委员,积极参与改组的筹备工作。在国民党改组的整个过程中,他竭力协助孙中山,同右派反动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国民党改组后,廖仲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常务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除继续任广东省省长、财政部长外,并先后兼任国民党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大本营秘书长等职。在共产党人的帮助下,通过实际斗争的锻炼,他的思想起了重大变化,迅速成为坚定的国民党左派、“无产阶级的好朋友”。他对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服膺到底,并作了一些具体的阐述。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坚决地肩负起孙中山未竟事业的责任,忠实执行其遗言,更加积极贯彻三大革命政策。1925年8月20日, 在广州中央党部大门前,遭到国民党右派势力指使的暴徒暗杀。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双清文集》,上卷为廖仲恺的论著、演说、函电、公牍、诗词及译作;下卷为何香凝文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78206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57:41